《出版广角》封面主题策划三

标签:
三石出版广角出版策划期刊汶川地震四川出版人出版社图书文化 |
分类: 出版营销 |
《出版广角》第七期“出版‘赈灾’,任重道运”引言
《仍然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三 石
本刊第6期刊发了汪晓军先生的《我看出版人的赈灾责任》一文,旋即引起了业界不小的反响,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有编辑技术层面更有关于出版人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层面,同时也引发我们对出版道德操行的考量。
近期有两件事让我感触颇深:一是我有幸看到送到灾区灾民手中的一本抗震手册,手册第一章是“什么是地震”,第二章是“怎样预防地震”,倒数第二章才是“地震后的处理”,对灾区读者真正有帮助的只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此刻,我们图书编辑心中的“读者观”仍然是缺失的。所以,我认为虽说我们比较成功地启动了“出版应急机制”,但这类选题却不应是“应急”而生的。二是这次有几本抗震救灾图书是出版社早年一直不被通过的选题,其一认为没有“市场”,其二觉得自然灾害离我们很远,提这类选题似乎与畅销书时代的出版“选题理念”相距甚远。我想说的是,反思一下,在常态出版中,我们有多少此类选题以“没有市场”为缘由而不能出版?试想,如果通过我们的出版物长期向大众普及和传播这些预防自然灾害自救他救的知识和技术,这些“救命”的书会不会在灾害来临之时多一些拯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同样想说的是,我们是不是应重新反思我们出版人的责任?
我在《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专栏中曾写有一篇《抗震救灾,出版人可以做得更多》,一些思考只是点到为止,比较粗浅。而汪先生从出版人本体的角度思考,触动我们的职业灵魂,对我们出版教育、编辑职责、文化沉淀、知识积累、选题思路等一系列的“日常职业功课”提出了如何圆满修炼的课题。
出于以上的缘由,我们本期策划了《出版“赈灾”,任重道远》的主题,有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对此类选题的观察,有从读者细分的角度进行此类选题层面的分析,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我们也整理和分析了港台出版界以及国外出版界关于此类选题的信息和做法,供大家参考。说实话,我们业界常常有的是观点但缺的是行动,我想,让我们从出版技术层面的那些事儿开始研究,多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这已经足够。
我们仍然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