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三 石
关于“淡季”,出版社与卖场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在出版社看来,近一个多月来正值“淡季”,因为随着年初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结束,所有新书早已发运全国各地。与之相反,全国卖场迎来销售“旺季”,因为有春节长假和新学期学生购书高峰。
出版社的“淡”与“旺”是以自身出版计划为依据的,甚至与几大图书订货会相关联;而卖场的“淡”与“旺”是以图书市场为参照的。这便显现了出版社营销战略的偏差——卖场正值“旺季”,出版社却在休养生息,失去了在许多终端卖场竞争的大好时机。在此,我想建议,针对“淡季”,出版社宜有创新的营销思维,建立一套成熟的营销机制。
其一,营销工作须以图书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来调整并实施营销战略。同时,应打破惯性“淡季”思维,做好营销工作,使图书“淡季”不“淡”。
其二,根据营销战略调整全年出版计划,在“淡季”中不能靠畅销老品维持冷链,而应采取“新书突击策略”,即策划推出新书,并利用“淡季”媒体空白进行重点宣传。这样,可以有效切割对手市场份额,同时强化出版品牌。
其三,对“淡季”图书渠道细分、媒体宣传、销售促进周期和力度、新书发货等都应有详细的策划和分工实施;同时,针对“淡季”销售特点为卖场策划有效的销售促进活动,引导阅读和消费,抢先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