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侍坐》的另一种解读

(2012-05-22 09:30:41)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备课

  侍坐

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而其中的出现在曾皙的一答和孔子的一叹中: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查看教师用书及多种《论语》注解,都把这段话理解为曾皙的洒脱打动了孔子,而且孔子认为曾皙的回答是结合国情的治国措施,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了出来,展现了一幅国治之后其乐融融的图景。正因为如此,孔子才会叹而“与”之。其实,这种理解是把全篇生硬地拉扯到孔子“礼”的范畴之下,处处将日常言语与孔子济世经国的抱负联结起来,或许在貌似崇高与正统中曲解了孔子的原意。笔者认为此章的正确解读是:孔子看到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三人g,-有所长,是济世经国的良才,深感欣慰,但又考虑到大道不行、礼仪尽弃而良才不可用,伤感之下不禁特别欣赏曾皙的洒脱闲适,所以才喟然一叹.由衷地说:我和曾皙一样啊!这一叹,既是对曾皙的肯定,更是对世道的无奈。济世经国的理想破灭,推行礼仪教,fg的努力处处碰壁,孔子不由萌生一种退意,萌生一种超脱诸国纷乱而从容于日常乐趣问的情绪。这种理解不是没有根据的。首先,我们可以考订本章所记叙内容的时间。孔子一生设馆授徒有两个时期,一是孔子36岁自齐返鲁到50岁出仕前;二是孔子周游列国后于68岁时返回鲁国之后。根据本篇记载的人物可知,《侍坐》当写于第一时期,因为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是孔子前期所收的徒弟。由四人与孔子的年龄可推断,本章当写于孔子50岁左右。这时,孔子在鲁国已经待了十多年,虽然声誉卓著,但由于统治者崇尚武力加之鲁国阳货当权,孔子的才能一直没有得到发挥,心中满腔的抱负无从施展。由此,这“喟然一叹”中露出无奈、消隐当是合于情理的。其次,我们从曾皙的角度来考虑。孔子把自己的弟子分作四等:中行之士、狂放之士、狷介之士、乡愿之士,而曾皙就属于狂放之士。翻检整部《论语》,我们看不到有任何曾皙积极用世的记载,只能通过零星材料知道曾皙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他出身没落贵族之家,《说苑·立本》中记其子“农敝衣以耕”;《战国策》卷二记其妻亲自织布维持生活;《孔子家语·六本》记载“曾子耘瓜损伤其根”后,曾皙大发脾气,把儿子痛打了一顿。由此可知,曾皙当是一个较为贫困的劳动者。要让这样的一个曾皙谈出礼仪治国教,fg百姓的话来恐怕有些困难,相反,说一说闲适隐逸的日常乐趣倒是十分贴切的。这样的闲适隐逸的日常乐趣一经说出,刺激了孔子郁愤愁结的心灵,所以孔子不禁于无奈当中心生退意,才会发出那“喟然一叹”。再次,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流露出消极隐逸的思想,这也是一个鲜活的人面临困境时情感的自然流露:子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孔子的可爱可敬就在于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如果处处拔高孔子,处处将孔子置于礼仪教化之下,处处给孔子的言行蒙上理学的外衣,那么孔子也就离我们远去而成为高高在上的神灵了。综上所述,《侍坐》中的“喟然一叹”当是孔子无奈的叹息,叹于礼崩乐坏,叹于不为世用,转而求一种闲适隐逸中的日常之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