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辕北辙和背道而驰有什么区别

(2012-01-15 20:13: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备课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目标方向完全相反。
近义词,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南辕北辙是一个人做事,背道而驰是双方。

 

答案二:成语“南辕北辙”源于《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义为:心想着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源于①晋·曹摅《感旧》:“今我唯困蒙,群士所背驰。”其中的“背驰”解释为:朝相反的方向跑,比喻意见相左或方向相反。
   “南辕北辙”一般只用于行动,跟目的相反的情形,适用范围较小,“背道而驰”则可用于一切方向或目的等相反的事物或行动。例如:
    1、如果一方面盼望有功于“世道人心”的文艺作品,而同时又不许文艺作品带着强心和清泄的药品,这何异南辕北辙。
                                 ——茅盾《杂谈文艺现象》
    2、近代精神——西方文化——不幸得很,是同我国文化根本背道而驰的。
                              —— 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
    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两者的区别。“南辕北辙”是行动本身与主观目的相反,是就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行动、目标)来说,而“背道而驰”是就不同的事情来说,是“彼”方向、目标与“此”方向、目标相反。但随着汉语的发展,一些成语的意义都有了延伸。
    “南辕北辙”主要从二个方面延伸,一是实际“路程”意义的延伸,主要指方向相反的途程或车子南来北往,比喻人东奔西走或是方向上的选择,何去何从(见例句3);再就是由“相反的路程”进而延伸到“相反的观点”上,即“南辕北辙”第二个延伸方面“双方的行为、观点等相距很远”(见例句4)。
    3、秦小姐说:北和南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你选择了北国的浪漫,我将离你更远,在遥远的玉龙雪山,4000公里相隔,我们南辕北辙,擦肩而过。”
                              ——  伏羲不语《跟往事干杯》
    4、两派看法南辕北辙,连带也影响了国民党的策略拟定。
           ——人民网联合报:温和马vs强硬扁 究竟鹿死谁手》
    “背道而驰”意义的延伸内容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悖谬,违反正道”(见例句5);一是“方向或目标的相反”,较之以前“方向、目标”的“且”关系,有明显的词义扩大(见例句6)。
    5、很容易造成一种不平等的心理,与未来人人平等的社会背道而驰。
                               ——潘石屹《清华教授太极端》
    6、而张怡宁的落选,似乎恰恰是和这两个目标背道而驰。
                          ——扬子晚报《落选的为何不是王楠
    可以看出,“南辕北辙”与“背道而驰”在各自意义延伸的过程中,既有交叉,也有背离。单从“行为目的”上看,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互用。如:“这与我们一直呼吁的给天才一片成长天空,不是背道而驰吗?”(海南日报《“神奇小子丁俊晖上海交大录取》)中的“背道而驰”就可以用“南辕北辙”来替换。这是“背道而驰”词义扩大与“南辕北辙”意义的交叉,是他们的相同点。
     “南辕北辙”在“违反传统观点”的引申义上,与“背道而驰”的“悖谬正道”有相似点,但二者并不相同的。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说,“南辕北辙”是中性,而“背道而驰”是中性偏下,而且有发展到贬义的趋势。如:“不符合民心民意的人为舆论,同历史潮流背道而驰的‘长官意志’,群众是不会买你们的帐的。” (袁鹰《第一簇报春花》)
   另外,“南辕北辙”由本身的“路”引申为“行为目标”,随着发展又重新延伸有“路程”之义,如:如果走北侧的斑马线不仅南辕北辙,而且要多过一条马路,既不方便又增加了危险性。(法制晚报《路面休整撤消一条斑马线惹得居民直抱怨》)但“背道而驰”与“路”的本意却越来越远。因此,在表达关于实际意义上有关“路”的来往,一般要用“南辕北辙”,而不用“背道而驰”。
   

    注:①一说源于先秦·韩非子《韩非子·难势》:“是犹乘骥駬飞驰也,想去亦远矣。” 《汉语成语大词典 湖北大学估计研究所编 中华书局出版 2002;一说源于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辞海》夏征农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一说源于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本集四四》:“自贞元以后,斯寝微,献能知者,岂唯不知乎,不行乎,又将背古道而驰者也。”《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刘洁商务印书馆 198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