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妙的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转)

(2010-03-31 19:43:50)
标签: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奇妙的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http://jslwyh0861.blog.163.com/blog/#m=0&t=1&c=fks_094074086081083064084094074070083086086075087082086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新的理念,而这种新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尽可能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动手、操作、实践、积极探索的好习惯,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本节课是课外阅读资料的教学,主要采取了以游戏形式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65页阅读资料“奇妙的斐波那契数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

      2、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知识结构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和久远,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天吴老师就带领大家来认识解决一个很有名气的数学问题,据说它的发现曾激起一个民族的数学学习热情,它的解决更造就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究竟是怎样的问题,有如此魅力,想了解吗?那我们可要

      “过五关斩六将”才行。大家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导入部分首先把高深的“数学问题”比作远道而来的“朋友”,小学生喜欢新事物、新朋友的特性决定他们能很快把注意力指向课堂;再用“数学问题”自身的魅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指向学习内容,全身心走进数学学习的“门槛”。】

      二、初涉规律,引入新课

      好,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第一关:找规律填数。(女生组 VS 男生组)

      女生组:5,10,15,(),(),30

      4,6,(),10,(),14

      男生组:2,5,8,(),14,17,()

      1,4,9,16,(),(),49

      指名回答,(引导)说出规律。

      第二关:找规律填图形。(女生组 VS 男生组)

      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女生组:

           (a)                  (b)

      男生组:

                                        (a)

                                          (b)

      第三关:抢答题。

      1,1,2,3,5,8,(),(),……

      学生举手汇报,说出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踊跃。像这类找规律题,都需要观察前后数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著名的数学问题,它就是这个数列:(课件出示)

      1,1,2,3,5,8,13,21,……

      【设计意图:“兔子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与铺垫。通过“过五关斩六将”、“男女生组比赛”、“抢答”等多种形式,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三、游戏激趣,解决问题

      师:这个数列还有个有趣的名字,叫做“兔子数列”,想知道为什么吗?(课件出示:“兔子数列”)这就要从一对刚出生的小兔子说起了。

      师: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发现了一对神奇的小兔子,和兔子相处一年之后,他便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他用一道数学题巧妙地告诉了我们,请看大屏幕:

      假设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此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那么,由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12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

      1、请学生读题,分析、理解题意。 

      师:你觉得题目中哪句话的意思很重要,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呢?(学生们相互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训练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重点理解:①一对大兔生过一对小兔后,下个月会接着生,无死亡;

                ②小兔一个月后长成大兔,以后一直是大兔。

      【设计意图:“兔子问题”中,限制性条件居多,部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因此,教学中我以故事的形式将问题娓娓道来,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理解了题意。学生感知数学是“故事”,情节令人回味无穷,遐想连翩,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主体探究活动一触即发。】

      2、模拟兔子生长过程

      (1)师:(请同学们讨论)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一年当中,兔子的数量到底是怎样增长的?)我们来模拟一下,好不好?

      过程要求:学生扮演兔子,根据数量的增加逐个上台表演;教师同时记录相关数据。

      (板书出示如下)

      单位:对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小兔           

            大兔           

            合计           

 

      (2)师生共同参与模拟过程,记录数据,完成部分板书。

      ①1月—4月,由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兔子变化过程。(引导说明)

      【如:一月,只有1对小兔,大兔为0对,合计1对;

      二月,1对小兔长成1对大兔,小兔变为0对,大兔1对,合计1对;】

      依此类推:三月:小兔有1对;大兔有1对;合计1+1=2(对)。

      四月:小兔有1对;大兔有1+1=2对;合计1+2=3(对)。

      ②学生尝试说5月—7月兔子的变化过程,并记录板书。

      五月:小兔有2对;大兔有1+2=3对;合计2+3=5(对)。

      六月:小兔有3对;大兔有2+3=5对;合计3+5=8(对)。

      七月:小兔有5对;大兔有3+5=8对;合计5+8=13(对)。(分步板书)

      单位:对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小兔1011235    

            大兔0112358    

            合计11235813    

 

      (3)引导发现规律,小组合作完成剩下月份的推导

      师:看来有人发现规律了,是吗?能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吗?

      生:上个月大兔的对数=本月小兔的对数

      上个月的兔子合计=本月大兔的对数

      本月合计是前两个月合计之和。如:2+3=5  3+5=8……

      师:那么,你能接着后面说出八月的兔子数量吗?

      生:小兔,8对;大兔,13对;合计21对。

      师:说得太好了,看来你有当数学家的潜质!祝贺你!

      师:同学们,那你们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剩下月份的数据吗?那接下来,请在四人小组内重新模拟兔子生长的过程,并完成表格。你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4)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你们的模拟过程?(投影出示,并适时表扬,鼓励后面的学生再接再厉。)

      师:我们还可以将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课件出示)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123581321345589144

 

      (请全班一起汇报表中数据。)

      所以,12个月后会有144对兔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兔子数列。它的特征就是:在一个数列中,从第三项起,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

      (5)小练:根据规律,填数。

      师:根据以上规律,还可以演变出许多有趣的数学题,如:(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3,8,11,19,(),49,……

      0.1,0.2,0.3,0.5,(),1.3,……

      1.1,1.2,2.3,3.5,5.8,(),……

      【设计意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必然也事半功倍。因此我在教学时,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模拟兔子的生长过程,随着小兔不断变成大兔,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不仅使数学学习变得趣味横生,而且最大可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分析、探究、归纳及发现的整个过程,体验了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四、追溯历史,提升认识

      媒体介绍:①斐波那契(Leonardo Pisano Fibonacci ; 1170—1250 )

      ②意大利商人兼数学家

      ③他在著作《算盘书》中,首先引入阿拉伯数字,将“十进制计数法”介绍给欧洲人认识,对欧洲的数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师:而他发现的这个数列后来就被命名为“斐波那契数列”,也可以叫做“斐波那契兔子数列”。

      即:若一个数列,首两项等于 1,而从第三项起,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则称该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课件出示)

      五、介入生活,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图片,配乐)

      你知道吗?

      斐波那契数列在它诞生的近800年间,由于它包含着太多的奥秘,由于它的神奇,引来无数的“斐迷”,驱使他们不仅仅在数学领域研究它,更有人从自然领域、化学领域和科学领域去探究它的奇妙。

      瞧!在自然界,有人发现:海棠的花瓣是2枚,钱兰、鸢尾花是3枚;梅花的花瓣是5枚,像桃、李、樱、杏、苹果、梨等与梅同属蔷薇科的都是5枚,雏菊有的是13枚,还有的是34枚、55枚或89枚,向日葵有的是21枚,有的是34枚,其它数目的花瓣的花则很少。而这些花瓣数目正好是“斐波那契数列”当中的“斐波那契数”,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存在着某种必然?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去思考、去探索……

      【设计意图: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对数学家斐波那契及相关阅读材料进行图文并茂的介绍,使学生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充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和久远,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最后课件出示斐波那契规律的相关网站,学生们纷纷拿笔记录,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