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星空肖像》有关

(2009-08-19 12:08:31)
标签:

原创/散文

文化

杂谈

《星空肖像》是一本散文集,并不是一部小说.
作者:傅菲.江西人.在出这本散文集之前,他已经有《屋顶上的河流》问世,博得散文界的一致好评.他的作品还入选各种散文选本,其中《土屋》一文入选在当今高中语文课本精读栏目,创作才华不可小窥.
很幸运,我和他见了两次面,都在七月二十二日,一次是中午,一次是晚上.
中午时候,我刚吃完饭,晓敏打来电话,说傅菲来了,让我见一见他.我在他的博客里看了一点他的文章,觉得他应该是一位优雅博学的人,和不久前我在寨头见到的庞培,马叙一样,是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人.但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还是心里没数.带着这样的问号,我在“彪将军”快餐店见到了他.
他是个普通的中年男人,穿着灰色短袖衬衫,说话的声音很沉稳,没有明显的江西地方口音.在他的旁边,坐着他调皮可爱的女儿,时不时把他说的话给叉开.他不恼,整个人平静得如入定一般.我和他谈话的时间不多,只是不时向他敬酒.他以茶代酒,喝的时候,轻轻浅浅,眼睛不时看着他的女儿.
在我的眼里,他是位慈父,和闻名全国的散文大家似乎挂不上边.的确,他在这个时候,讲的多的是他儿子的出世.他儿子出世前,没有什么征兆,突然来到了他的家庭.他希望他儿子平平安安,所以取名“安安”.吃完饭,他坐晓敏的车走了.
我以为和他只是萍水相逢.没想到,晚上,我在城东路口又一次见到了他.他的女儿不在.他正和晓敏聊着天,向我这边走过来.他看到我,没打招呼,似乎在想什么问题.恰巧这时候,小徐路过我这里.晓敏的意思是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散步.
过老街的时候,傅菲谈到了他对如今散文的观点.他认为:一是散文不再是公共语言的产物.传统的散文里,喜欢用大而空洞的语言掩盖思想的空虚,是不符合散文的基本要求的.真的散文,是表现自我诚实的一面,甚至属于隐私的.他最后还是谈到了这一点.他说到了现代人的一个怪癖:“偷窥”.他坦言自己的一段真实的经历,使我觉得不可思议.二是过去的散文总是强调“形散神不散”,其实不见得对,好的散文可以“形散神也散”.不然,散文的散表现不出来.
他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我在去年写过这样的文章.在思路上,我和他不谋而合,但我至今没有这方面的文学实践.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脸色平静,声音平静,外界的一切对他来说,仿佛不存在了.这一次,我和他交谈的时间依旧不多.后来,晓敏带他走了(而我与他的实际交往仅限于此).
过了没多久,我因为自己的文章需要修改的原因,到晓敏的办公室.我和他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傅菲.他说:傅菲这次来松阳,非常难得.我点头称是.
后来不知道讲到哪里的时候,他拆开了一个大信封,里面露出了两本书,居然是傅菲的《星空肖像》.他当场送了我一本.回家之后,我把这本书翻开,仔细看起来.
而书里的故事马上吸引了我的目光.但我还是告诉自己,这是一本散文集,并不是小说.
这本散文集以当今最流行的新散文风格:“诗化的语言,小说式的叙述,散文的笔法”,对我讲述了来自江西的乡土历史,现状.如果从文史的高度来看,傅菲在努力表现当今农村处在社会新旧变革间的阵痛.这种阵痛,在如今的世界,随处可见.
而他的描写相当突出,比如《米语》.在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今天,歌颂米的风潮,势必出现.他的这篇散文,以乡间几个农民的故事,一点一滴,讲他们对待粮食的态度,毫无保留的,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来:“我爱自己的女人一样爱大米.”这句出自普通农民之口的语言,在不经意间仿佛锤子一样敲到了我内心很脆弱的部分.
我相信,如果不是出自一个真正来自农村的优秀作家,是不会写出这么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的句子的.现在被媒体吹捧的乡土作家,很少用手中的笔写他们最熟悉的东西了.傅菲的优秀之处,在于他真正把握到了这个时代被人忽略的,但恰是最重要的东西,把我们的情感回归到了对现实的批判当中.他在讲述一个个曲折,令人心碎的故事的同时,把他的希望寄托在飘渺虚无的理想之上,建筑在非常残忍的诗意当中,使我深深感觉到,一个作家,应该用手里的笔,为谁说话.他在这本散文集里,类似的篇章还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他在这本散文集里,还深刻表现城乡矛盾.同样在《米语》这篇散文里,他讲了农民种粮,打粮,担粮的艰辛的时候,说到他如今买粮的方便:“我现在的家里,一个铁皮米桶,可以应付一个月.没有米,打一个电话给楼下的超市,五分钟送到.”表面上平常朴实,甚至不经意的话,却把人带到他对如今的人对粮食的漠视的批判中来.这是傅菲散文最高明的地方.
他实际上不希望自己自己仅靠故事吸引读者的眼光.他用自己独有的语言征服了读者.他希望通过这些描写,让这世界的人对自己有着逃避不了的审视.他没有用我们常有的媚语讨好读者,只是用自己的心让读他的散文的人,深刻感觉世界的变化对自己的伤害而已.他不为别的,但求这世界有理解他的人就够了.但他的落寞,同样被眼前的世界不认同和不理解.这也许是我们对优秀作家作品的误读.
闭上眼睛,我感觉到一个真正的作家是用怎样朴实的声音向我走了过来.他的脸上,写满了微笑.
 
2009.08.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长短歌
后一篇:闲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