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曹的“街头智慧”(节选)

(2011-01-11 23:11:38)
标签:

财经

南美

老曹

恒生指数

香港股票市场

股票

分类: 股票

《value》2009年5月号   张志雄

 

老曹(曹仁超)1969年用5,000元(港元,以下同)买股票,赶上了恒生指数从100点上升至1,700点的好时光,而且在1973年1月的 1,200点就及时收手,套现50万港元。于是,老曹觉得自己是投资天才,打败市场不在话下。到了1974年7月,恒生指数已由1,774点跌到478 点,跌幅达73%。老曹又拿50万元抄底,选中“和记”一只股票,从每股8元开始一直买到1元,结果半年后的1974年12月恒指跌到150点时,老曹的 50万元投资只剩下10万元。

 

这边投资失败,那边老曹又遭任职的投资公司遣散,他悲观得差点要自杀。后来,他用了五年多时间调整心态,到80年代初才敢真正入市。老曹发誓不能让因股灾而投资大幅亏损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止蚀唔止赚”(也就是设立停损点而不设止盈点),至今逾三十年,总算平平安安。

 

面对失败,老曹有自己独特的乐观和演绎。他认为当年自己的惨败很幸运,在他刚踏入股市时就发生了,而不是在今天如日中天之际,届时东山再起就难了。

 

与任何博弈一样,一进入股市就赚钱,一般都不是好事。

 

老曹说,自己财富的85%来自投资回报,只有15%是38年薪金减去每年开支储下来的资金。之所以专心投资,是因为他只在当年最大的行业(纺织业)做了半 年,便去了证券行,最后又加盟《信报》。这是入对了行。何以香港股票市场如此发达呢?是因为老曹60年代末投身社会做事,正好赶上香港三十年的“都市化快 车”,虽然列车已于1997年7月到站,却又借上了中国内地那班列车的“势”!

 

假设老曹没有离开纺织业,或者在证券业,却身处南美,老曹的身家就完全是两回事。

 

老曹在港版《论势》中感叹:“当年自己连股票是什么都不晓得,却去了证券行做,然后看着恒生指数由1969年入行时的70点升至2007年的23,000点以上,升幅超过300倍,真是‘盲都赚到钱’。所以我经常说‘有智慧不如趁势’,做事‘三分努力,七分天意’如果你连三分努力都不肯付出,便不要怨天;反之,如果你付出七分努力仍没有成就,此乃天意,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时候人生是充满无奈的。”

 

但看似简单的道理,绝大多数人并不承认或不清楚,他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无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太多太多的人认不清形势,被暴涨的行 情和成功冲昏了头脑,最终失败。而且,他们一般很难东山再起。经常有媒体报道某某证券“教父”、“大亨”、“庄家”重出江湖,最终却不了了之。为什么?爬 得高摔得重。当年的“势”把他们捧得太高太高,一旦摔落,不论是心理还是能力,都无法东山再起。

 

唯其如此,不管是老股民新股民,老富新贵,都应该细心体会你的财富或成功多少归功于“势”。

 

老曹说,他在70年代是个小兵,就像专门负责刺探敌营军情的探子,刺探到什么敌情,就向将军报告。将军听完消息后,总会下令:“再探。”探子自以为对战情知道得很多,却不明白自己只是以管窥豹,未见全局,结果发生了上述投机“和记”惨败的故事。

 

到了80年代,老曹已变成了急先锋(头目),可以带领一队兵马东征西讨、攻城掠地,并开始明白一般小兵的视野有什么局限。不过,他那时仍未知晓如何分析全盘战局,以为每一场仗都要打赢,好胜心太强。

 

1997年左右,老曹觉得自己已够资格晋升将军了。作为将军,不但要有能力带领整队大军前进退守,不盲目冒进之余,追求稳中求胜。可是,位居将军者只知如 何打赢每一场仗(Battle),而不知如何在整场战争(War)中取胜,视野仍有局限。而老曹在专栏中经常提到的就是“Win the battle,lose the war”。

 

老曹从2003年起开始迈进元帅心态:一、如果可以不打仗,最好不打仗;二、如果需要打仗,不打无把握的仗。

 

从士兵而头目而将军而元帅,投资四阶段论,恰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学问三境界,随着每个人的年龄、阅历和财富等发生变化。

 

关于年龄与投资之关系,老曹也有见解。他建议投资越早越好,三十岁前应先学会理财,或称作投资技巧,投资策略上可进取一点,反正可动用的资金不多,投资犯 错也不怕,千金散尽还复来,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老曹更主张大学生涉足近似赌博的窝轮市场,“他们有的是时间、青春与胆识。例如由1万元开始,赢尽又如 何?输清又如何?甚至赚到10万元又如何,输掉10万元又如何?随时可东山再起。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失败中得到教训,学晓如何应用投资策略,学晓风险管 理。”至于中年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临近退休的投资者更是输不起,不宜再搏,要保守为上。

 

老曹的“街头”智慧经常如盐化水,散见于专栏或书籍中,每每揣摩,意味无穷,如港版《论战》中的一席话:

 

一战而胜之兵,乃可用之兵。投资者第一次炒卖股票,总是小心谨慎,心态上只是散兵游勇,全没经验。惟辛苦打完一次胜仗(赚到第一桶金)之后,再打第二场仗,应该是必胜之军。因为已累积了一定的经验,知所进退,而且也懂得审慎行事。

 

乘胜追击后,若要再去打第三仗,便危机渐现。因为他们往往自信心太强,可能已经有点霸气,自以为真的了不起,警惕心太弱。投资者要赚到100万元很容易, 要由100万跳升到1,000万却有困难。很多人到了有800万元身家时,会觉得自己“好有钱”而产生骄傲的念头,很容易疏忽而犯不应犯的错误,例如忘记 严守止蚀。

 

事实上,能够收敛骄傲度过此关,身家超过1,000万元的投资者,心态上都会觉得谦虚踏实得多。

 

吴起认为,三胜之兵须先行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磨掉骄纵之气,才能再审慎地伺机出击。如果军队已连胜四仗,就会变得极为危险,因为连场胜仗已令他们信心爆棚,到了失控的境地。

 

五战而胜之兵,已不可用。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军队的心态已变得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再打下去,很容易便全军覆没,故必须解甲归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