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职场故事日志职场领导称呼文化 |
分类: 云山诗意 |
我国作为礼仪之邦,而称呼作为一种相互之间交往的礼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因为礼数多,不能小视,称呼的难度随之加大。
再加上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从 “先生”、“小姐”到以职务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做老板,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现在如果谁还在不适当的场合,把女孩子叫做小姐,说与某某是同志,可能会招来白眼。因此,为避免“病从口入”,确实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为什么要如此注重称呼?除了称呼作为交往中最基本的礼仪能够体现个人的修养外,一声小小的称呼可能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单位工作是否顺利。不知道下司在公开场合直接称呼领导姓名会造成什么效果和后果,反正这种事情在无香生活中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无香的一位朋友说他厅里有一位王姓财务处副处长,找他批示报销的人不少,如果夸张地叫“王处长”,他不仅态度和蔼,而且立马就批,批得又清又楚;如果实事求是地叫“王副处长”,他的态度就要打折扣,虽然也批,但故意批得模糊不清,如“按规定报销”;如果大大咧咧直呼其名或“小王”“老王”,他则面无表情,找各种理由搪塞拖延不批。由此看来,怎么称呼领导大有讲究,直接影响到领导印象和办事效率,很多人都曾经为称呼困扰。工作场合,你对领导的称呼,能表达出你心里是否对领导的尊重。领导很在意你心里是否有他,而称呼能表明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言为心声嘛。此外,你在称呼上得体,也是给旁边的人做了个榜样。在别人面前给领导面子、尊重领导,领导会觉得你很职业。这样的人,容易得到提升。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断送前程,追起根来可能就在称呼不讲究,而这些看起来是“小节”,实则不然———称呼礼节正是一个人的修养、情感、智商的完全表现。在此,无香认为要做到三点:
体现等级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等级观念较重的部门,最好能以姓氏加级别来称呼领导,如王局、李处等,能表示对领导的敬重。
无香温馨建议,称呼副职领导一定要看准场合。
如果只有副职和比他层级低的在场,一定要省去“副”字,比如史副局长直接称为史局长,显示对领导的尊重。把某位副职领导介绍给他人时,如果正职不在场,既要明确表示职位,又要显示尊敬,不妨称谓“某某处副处长刘某某刘处长”。如果有正职在场,所有副职一定要注意加上“副”字,否则自讨苦吃。
如何准确的称呼领导,无香觉得除了根据领导的职位、工作单位性质、场合、年龄、性别等把握好分寸外,称呼是如何应用感情也非常重要。比如在公共场合称呼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时,眼神、表情、语音的高低、腔调等都非常重要。如果声音比较低沉、语气比较平静,对方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士会觉得你要么没礼貌,不懂得尊重别人,要么让人觉得你性格内向,表现拘谨,不够大方。如果我们叫得过于热情,会被认为你为人势力,是在取悦。所以称呼任何人时都要注意用自己的表情和声音让在场的人感觉到你热情又落落大方。
在一些部门(如处、科、股),同事关系比较轻松,可以直呼其名。在相熟的同事之间,私下里用些昵称,可以润滑紧张的人际关系。但是在工作场合,一定要注意不能叫领导的昵称或者是“老兄”、“小弟”、“大姐”随便叫,而要非常恭敬地称领导的姓氏加职位,这样才能把你们在本单位的职位,承担什么责任等信息传递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