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聋人手语德国上海访华交流杂谈 |
分类: 2008年1月-6月 |
了解历史、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记上海市聋协与德国聋人代表团友好交流会
昨天下午,在市残联国际交流中心的安排下,市聋人协会与德国聋人代表团一行进行了友好交流。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市聋协主席陈捷、副主席费锋、陈申华和部分区聋协主席以及青年骨干。
德国客人都是老年人,但个个精神饱满,非常健谈。可惜讲的是德文,比划的也是德国手语,要通过奥地利留学硕士小胡的手语翻译。小胡非常热情,现场的气氛也非常热烈,所有参与者畅所欲言,就中德两国聋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谈了不少。如就业、教育、人工耳蜗手术利弊、聋人开车问题等等。
谈到聋人开车,德国很早于50年前就允许聋人开车,所以来访客人个个都有私车。大家对中国聋人开车的可能性交流了意见,谈到健听人开车违法的现象较多,所以我国聋人开车愿望实现恐怕还比较遥远。谈到教育方面,客人说以前德国学校上课只重视学口语反对学手语,但聋人学生课外自发学手语,后来现象好转,允许学手语。但客人认为学双语(同时学口语手语)是最好的出路。说到聋人就业方面,德国聋人就业靠自找,大多数是手工活,如牙齿制作、鞋业、木业、汽车油漆等,也有部分聋人办小公司,但失业现象较多,与我国差不多,因为绘画也从手绘向电脑发展,原先学画画的也渐渐失业了。无障碍方面,德国3年前才开始好转,找工作、看病等有专人陪同翻译。
有趣的是客人这次游了北京、西安和上海,所以我们问哪个城市令客人印象最深刻,人家有的说喜欢上海的现代时尚,有的说喜欢北京的古典风韵。总之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迅速变化令客人改变偏见,留下美好的印象。最后,陈捷主席赠书给客人,在双方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交流会。
短短两小时的友好交流会,增进了两国聋人的友好情谊,对两国聋人更好地了解历史、把握现在、思考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回家正好完整地看了北京奥运会圣火仪式,优雅高贵的女巫、神圣庄严的气氛,别具匠心的祥云火炬,尤其是点燃火焰的激情时刻,令我对北京奥运会多了一份瞳憬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