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异域风情录(四)--- 阿玛蒂的故事

(2017-06-05 10:46:24)
异域风情录(四)--- 阿玛蒂的故事

文革结束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称为伤痕文学,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苦难年代的强烈控诉。随着伤痕文学的兴起,文革中回避真实、粉饰真实、歪曲真实的虚假文学逐渐失去了市场。

记得当时对伤痕文学的每一本书,我都认真读过,其中印象深刻的有一部中篇小说《阿玛蒂的故事》,作者以一把名贵的小提琴“阿玛蒂”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真实、生动地揭示了那个动乱年代的社会生活,比较典型地表现了一代青年的迷惘、思索、觉醒和抗争。从这部小说里,我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三大名琴:阿玛蒂琴,斯特拉迪瓦里琴和瓜奈里琴,还知道被称为小提琴之父的阿玛蒂。

走进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当我看到有一个展馆玻璃橱窗内摆放的三把提琴时,马上就想到这可能就是闻名于世的三大名琴吧,我赶紧看说明,虽然我的英语水平烂到家了,但依然辨认出这是两把阿玛蒂(amati)琴和一把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琴。


http://s14/mw690/001p2ijrzy7bD1HsVOdfd&690阿玛蒂的故事" TITLE="异域风情录(四)--- 阿玛蒂的故事" />

意大利的克雷莫纳是小提琴制作者的圣地,克雷莫纳的小提琴著名制作者有三大家族:阿玛蒂、斯特拉瓦里、瓜奈里,他们都自成一派,子承父业,他们家族制作的小提琴均以各自家族姓氏命名。 
   
克雷莫纳时代是随着阿玛蒂一家的繁荣而开始的,创始者是贵族出生的安德列阿·阿玛蒂。

安德列阿·阿玛蒂对提琴木材的选择特别仔细,背板、侧板、琴颈都选用有火焰状漂亮的枫木,他还不辞劳苦收集面板、音柱、低音梁和提琴其他部件最适用的云衫木。云衫木产自岩层上部已风化,同时又能提供良好沃土的山上。但是,由于云衫木材成长必需的养分并不充分,所以云衫树在成长时已经把养分吸尽,这样对云衫树而言在成长后的几年,几乎处于绝食状态,其间延伸其树根,以求取得更多的养分,而树心则充分成熟,对提琴而言,正需要这种树木,安德列阿·阿玛蒂为了寻找这种木材走遍了南阿尔卑斯山森林。

在此之前的提琴注重强而威严感的音,而安德列阿努力发出甘美而柔和的音色。


http://s2/mw690/001p2ijrzy7bD1GDH4B51&690阿玛蒂的故事" TITLE="异域风情录(四)--- 阿玛蒂的故事" />

http://s5/mw690/001p2ijrzy7bD1JmZh254&690阿玛蒂的故事" TITLE="异域风情录(四)--- 阿玛蒂的故事" />


安德列阿的儿子安东尼奥和捷洛拉莫一起跟父亲学制琴技术,制作名琴也不比父亲差。他们对父亲的提琴进行改良,使面板的弧度稍向琴的边部扩展,使其发出的声音更甜美。捷洛拉莫的第五个儿子尼古拉,他使阿玛蒂学派名声更提高了一步。 

尼古拉·阿玛蒂生于1596年,死时88岁。尼古拉不仅是阿玛蒂学派最杰出的艺术家,而且培育出许多富有天才的学生,他在保持柔和音色的同时,寻求响亮的音量。他认为提琴要具有夜莺一样出神的音色,同时又必须要具有张力的音量。经过几年不断的试制,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制作出的小提琴满足了当时音乐家的最大要求。
 

http://s4/mw690/001p2ijrzy7bD1JRdBh83&690阿玛蒂的故事" TITLE="异域风情录(四)--- 阿玛蒂的故事" />

http://s11/mw690/001p2ijrzy7bD1IKs6C7a&690阿玛蒂的故事" TITLE="异域风情录(四)--- 阿玛蒂的故事" />

尼古拉不仅是阿玛蒂学派最杰出的艺术家,而且培育出许多富有天才的学生,其中有几位后来成为与他同样优秀的制琴师。其中最有名的有远远超过他,开创了独自道路的安东尼奥·斯特拉瓦里。还有与阿玛蒂学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瓜奈里学派创始人安德列阿·瓜奈里。
http://s7/mw690/001p2ijrzy7bD1HYMYu56&690阿玛蒂的故事" TITLE="异域风情录(四)--- 阿玛蒂的故事" />

http://s11/mw690/001p2ijrzy7bD1H3bE69a&690阿玛蒂的故事" TITLE="异域风情录(四)--- 阿玛蒂的故事" />


著名华人小提琴演奏家薛伟和吕思清都拥有这闻名于世的“名琴”。薛伟是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第一个获得银奖的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是帕格尼尼小提琴国际比赛金奖的获得者。后来两人分别旅居英国和美国,薛伟成为著名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授,经常与国外一些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录制过许多唱片,而吕思清则一直活跃在国内外的乐坛上,薛伟使用的是一把制作于1722年的“斯特拉迪瓦里”琴,正是大师黄金时期的作品,据薛伟透露,这把琴他是卖掉两栋房子后才将所有款项付清的,目前这把琴已被列入国际刑警组织的保护名单。吕思清拥有的是另一位大师瓜奈里的作品,一把制造于1742年大师晚期典型的精品,因为曾被伟大的波兰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生前使用过,所以这把琴被命名为“维尼亚夫斯基”。为表彰吕思清取得的成就,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特将此琴授予他使用。

两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吕思清、薛伟曾在中山音乐堂各自用自己拥有的世界名琴共演一台“琴坛双雄会”,正所谓:侠之大者佩宝剑,乐之美者奏名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