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一朋友在饭馆吃饭,见店堂里挂着一幅金字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天道酬勤。我问他,你相信吗?他无奈地撇撇嘴,我亦然。。。。。。
这段日子工作一直特别累,让我时常觉得自己的口儿不够好。其实,什么算是好口儿呢?我觉得,通常意义上应该是这样:稿多、人脉多、红包多。但我的口儿吧,工商局、商务局是正差,不过常常没有发布,能编巴编巴署上自己名字就发出去的实在不多。人脉嘛,按说应该不错,但现在跟口儿里的人还不熟,而且家里亲戚中几乎没有个体私营经济,基本不用跟我的口儿发生关系。剩下的,关于汽车、建材、妇婴用品、商业……这些东西看起来也不错,不过这些不是口儿,没人给发新闻,它是一个领域、一个行业,像在热线时一样,我得扫街找新闻,时常是一圈家具市场逛下来,什么也没发现,跟傻子一样。
然后最近就做了“改装车”的选题,由头儿是10月1日新出台的《机动车登记规定》,在变更车身颜色、车架、发动机等时,不用再提前申请了,变更之后直接去车管所换行驶本就行了。
改装的事我本身就是外行,托朋友找哥们儿,终于去到小武基汽配城、四元桥汽配城的熟人那儿采访,听人家说话费劲,听不懂,舔着脸问呗,采完之后还是晕乎乎的,不知道稿子怎么写~~
昨天晚上熬夜写了好几个小时,没感觉,挤不出来,困得眼睛都快拧一块儿了。果不其然,今天一早编辑打电话说,稿子发不了,没说明白,点太散。确实是啊,问题是我自己根本都不明白,怎么可能写得明白呢?
突然心里就觉得很委屈,很多领域,我们不是专家,但写出东西却要深入浅出,既不能让行家笑话,也不能让读者看不懂。可是,问题是,很多东西,它本身就是专业性很强的,它不像搞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那么简单,它不能让一个记者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能掌握……为什么呢?我要从事这些我特别不懂行、生活中又常常不会关注的领域呢?什么汽车、建材、妇婴用品……哪个都要从头学起,可哪个都不好上手,真麻烦……
想着自己每天来回奔波却采不出好新闻的惨状,心情很不爽,又赶上扩版稿荒的生死攸关,和一堆破烂杂事儿……就郁闷了,然后也没心情吃饭,为了调动食欲,中午只勉强吃了一袋我多年以来一直无比酷爱的小浣熊干脆面……
下午从报社回来,送瑛儿姐和若茜到草桥,突然一转念,就去了附近的草桥汽配城,打听了一圈没找到改装店,又一转念,突然想起以前常去的丰益桥汽配城,就杀过去了,结果,哈哈哈……
看见一个改装店,我停车上前问,老板在吗?我XX晚报的,想采访。门口正忙活的小伙子挺痛快:上二楼找姓张的。然后就上去了,没想到,他正是小老板。原来,这家店是张津和5个同样爱车的哥们儿一起开的,6人全是北京人,为了体现他们的感情和北京范儿,公司起名叫“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因为北京人爱把自己的哥们儿叫瓷器,呵呵。没想到的是,他们这家店竟是圈儿内大名鼎鼎的,改过很多豪车,“二环十三”的车子也是他们改的。
然后张津就给我讲了一番,特别行家、特别表意清楚、特别有逻辑;然后我也越说越高兴,越说心里越有底,越说越,一边说一边连稿子的提纲都在脑子里列出来了。没费多少时间就采完了,特别省事,一句废话没有,全能端报纸上。我出门的时候都忍不住咧嘴乐,今天怎么运气这么好?
然后想拍个牛B的改装车,用作稿子的配图,就开着车在市场里寻摸。在就要无望的时候,在市场的西南角发现一辆全身被喷满蜘蛛图案的改装车,外形很是生猛。做热线惯了,先趁人不备偷偷拍两张,怕万一被人阻止,没想到,车主就是店老板,正巴不得有人宣传他的得意之作呢,极其配合,让他假装擦车,二话没说就回屋抄抹布去了。然后,不远处还停着一辆全身桔黄色的改漆206,一小帅哥走过来,指着那辆“柿子206”说,你怎不拍它啊?我说:隔得太远了,镜头够不着。小帅哥说,那还不简单。说着,过去把那个“柿子”开到了“蜘蛛”旁边,嘿嘿,原来他是车主,也想让自己的“柿子”在报纸上露脸呢。我一通儿指挥,人家都特配合,不仅如此,还附赠其它项目,拍完之后问我:内饰还拍不?行驶本还拍不?哈哈哈
我就不明白,之前我跑小武基、四元桥、草桥的时候合着全白废了,还不如跟丰益桥晃荡一个多小时管用呢。问题是,我怎么能知道我该去哪儿?去哪儿又能采到我要的东西呢?真麻烦啊。。。。。。
所以说,好多事吧,就是误打误撞,天道酬勤个P,白费我年轻时候还动不动就用这句话激励自己,真是鸡粒~~今天总体来说心情还不错,算踩了个狗屎运吧~~特别要说一点:就喜欢北京人的痛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