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调令,我便从工作了三年多的热线部离开,进入了全新未知的财经版组。
心情出乎意料的平静,我曾设想到的留恋与不舍、紧张与不适,似乎都没有明显发作。尽管同事们对于我的调动有着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我始终相信,有什么样的脚就能走出什么样的路……
今天,是传说中的我应该“正式到位”的一天。约了跟新领导上午面谈,结果,清晨的一个线索把我临时派了出去。干热线三年多了,最后的收官之作,事发地竟然在史上离我最近的小区门口。
我拿个塑料袋罩住相机,淋着雨蹲在水坑里拍照。尽管浸湿了鞋袜、裤角,和衣领上的兔兔毛,但当我端着沉重的相机站在新闻的第一现场的时候,那种记者的使命感、那种想要付出一切可能去获取信息和真相的欲望,是在其他任何场合都无法复制的。
出事的工地隶属于两个月前采访过的某工程公司。当时,作为新南站周边的路网工程,我曾在社区版上发了头条介绍这4条新路的规划和给附近居民出行带来的便利。项目工程部的负责人是个挺帅的小伙子,建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跟着工程一直驻扎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宾馆里。
那次,我先电话约了时间,又因临时有事黄了人家,然后又在午休时间没打招呼就冒昧造访。小伙子从宿舍赶到办公室接受采访,耐心讲解、有问必答、连工程图纸都让我拷走了。当时就想,真难得碰上这样的好人。。。
这次出事,小伙子果然也赶来工地。相见在这样的场合,我心里十分尴尬。照经验,一般的施工方都会千方百计阻挠记者采访。可他没有,面带微笑地给我讲解这次事故的原因和他们下一步的抢修方案,他说他很理解,出了这样的意外给居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尽管他们不愿意但也不能阻止记者采访发稿。于大师拍照的时候,小伙子竟然心疼地给他撑伞,还帮我们疏导偶然闯入镜头的工人……
我都感动得不行了,怎么这么好命,遇上这么通情达理的一个人呢?然后于大师拍照,我们俩就撑着伞聊天,聊起旁边小公园的马场、骑马、烟湖和《奋斗》,然后我说我打算买盘来看,他说他电脑里有现成儿的叫我哪天有空拿移动硬盘去拷……
尽管大家都说做热线记者没有积累,没有人脉,没有资源……可是,这点滴的感动,这直面人性的痛快淋漓,却是很多没做过热线记者的人体会不到的财富。
下午去报社了,什么事情也没干成。想起自己已经是JJ的人了,搞个马术俱乐部的报道也挺合适的,就给马协打电话约采访。对方说,我们这儿在西四环四季青桥呐,我一想,有点儿远,对方紧接着说,你找我们不如找一专家,说着就推荐了李教练。打电话一问,李教练正在马场给学员们上课,问地址,说从国贸开车半小时路程——京通高速走到头儿、上京哈高速走到头儿、再向东走三个红绿灯后向北、再走三个红绿灯后向东……兴致勃勃就开车去了,没想到那个地方在河北省三河。。。。。。买车快三年了,拓拓第一次被我带出北京,也算见了次世面。
大家都说我运气好,因为今天碰上了西藏队的教练和运动员们,赶上了骨科的付医生和妇科刘医生给法国温血的雪莲花看病,认识了圈中资历颇深的红姐和远道从焦作赶来取经的富商老午……沈阳体院体育教育系的17名大学生是《职业马工与初级马术训练师》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李教练给学生们做课后的点评分析,我听着,手上和腿上禁不住跟着动作起来……李教练送了我一本他写的书,还说,只要我有空,可以随时去马场参观他们训练……
晚上,大家在一起吃饭,然后,将近11点的时候我从那边以“时速108”一路飙回北京。
尽管回家太晚不得不跟父母编了瞎话,尽管去一趟还写不了稿子,但我仍然非常高兴。试想,如果是普通的马术爱好者,哪有机会结识圈内的专业人士?可能你花了很多钱骑了很多年马,却发现自己的动作根本就是错的。做记者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让我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不断探索和研究,既让自己充实而快乐,也把好的东西推荐给我们的读者。我的问题不是好奇心不够,而是感兴趣的东西太多。。。。。。
有的时候,我也有小小沮丧,恼怒于自己的爱好太多然而却没有拿得出手的强项。不过,想想看,正是因为我对很多东西都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肯于付出心血和热情,所以尽管无一专长却能做一个好的记者……
在我心里,有那么一个小小的目标:……(等日后我能实现的时候,我会回来这里,把这一个持续未完的句子补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