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罗伯特·卡帕
每一个记者都不会对卡帕的名字感到陌生,而了解程度大多只限于以上那一句大名鼎鼎的圣言。在今天之前,我也一样,只知道他是一名出色的战地摄影记者,读完他在1942年夏天至1945年春天写下的这本手札后,我才觉得,作为一名记者,我们经历得实在太少太少,而当今的和平年代已不具备能深入真实的新闻一线的条件。好在,我还做满了三年热线记者,对于这个职业来说,在对新闻现场的触碰过程中,至少还不算特别遗憾。
书很不错,因为是他的手札而不是传记,你能清晰地读出这个新闻狂人的性格。他幽默爱调侃、仗义又有胆识、爱耍小聪明而且常能绝处缝生。此外,书中大量照片也显示出他的专业水准,在这样的战争中,能拍到实焦、曝光准确甚至构图讲究的照片,真是令人钦佩。
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他的手札却记录得诙谐而幽默,喝酒、打牌、开派对、亲吻解放区的姑娘,都是战争之外的快活事。尽管他的书里从未刻意描述血腥,尽管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笑,我还是常常联想到《父辈的旗帜》里被炸掉头颅的士兵和《太极旗飘扬》里伤口溃烂生蛆的伤员……这半个法国佬儿真是天生的浪漫之人,为战争而生的浪漫之人。
我不能想象,这个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人,怎么背着沉重的设备跟那些美国伞兵们一起从高空跳下并在落地前的几十秒钟里拍摄照片,当然,有一次他也挂在了树上,所幸只是没成为德国人的靶子。在诺曼底奥马哈滩登陆,他趟着到处飘浮着死尸的没到脖颈的海水把那些凝聚着惨烈景象并且差点搭上性命的胶卷送了回来……
他也曾追求一个让他狂热过的英国姑娘,但他对战争和摄影的热情远远大过爱情。因此,当他听说心爱的姑娘要嫁给自己的朋友时,他马上驱车从德国的莱比锡到巴黎,又匆匆赶往伦敦,跟曾经爱他的姑娘说:“我还是一样,我没变过。”但姑娘却说:“我不一样了。过去的两年里,你有你自己的生活,但我只有等待。……”
以下是书中摘录的一段话,我想,很多热线的同事可能都会感同身受……
在回伦敦的火车上,我的包里放着一堆成功曝光的胶卷,我开始讨厌我和我的职业。这些照片是给丧事承办者们用的,而我并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我要参加那些阵亡士兵的葬礼,我发誓,我一定要和他们一起在战场上战斗过。
第二天早上,睡过一觉之后,我感觉好一点儿了。在刮胡子的时候,我在心里和自己讨论着记者这项职业同保持内心仁慈的冲突性。如果不看他们死伤的照片,那些坐在机场跑道周围的士兵的照片会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而恰恰是那些展现死亡和伤痕的照片才揭示了这场战争的真实性。我很高兴我在变得伤感之前拍下了那卷胶卷。
(PS.突然很想去战场,尽管我不能乞盼战争。但希望万一有这样的机会到来时,大头儿能“放我一马”,别总拿我这蹩脚的英语当“名正言顺”的绊脚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