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情介绍:女主角莲花为了让丈夫天河过上稍微宽裕的生活,拿出了一只过去在王府当下人时偶然得来的古董水仙盆。在卖这件不知该值多少钱的瓷器过程中,莲花的欲念日渐扩大,天河变了心,眼看好日子就在眼前了,莲花却发现自己对一切都失去了控制,最后她拿出枪,将水仙盆以及自己和丈夫的性命全都结束了……
本来有点困,不想写了。不过想想先前看到的一些评论,又来了精神儿,想给《莲花》正个名儿。
据称,《莲花》是北京人艺2008年的首部原创大戏。然而,先前看到的一些评论却对编剧邹静之先生采用的倒叙手法颇为不爽,认为:第一幕便将全剧最冲突的戏段抖了不来,之后的四幕便没了高潮,剧情凭猜都能八九不离十……
这样的说法似乎显得颇为专业,但在我看来,却是跳出了戏剧本身的情节讨论起了无关痛痒的形式主义。其实,出此评论的人多是之前就已知道详细剧情的行内人,当然能对整个剧情一目了然;而现实意义上的话剧是给广大掏钱买票的观众而不是评论界人士们看的,因此,不能说这样的叙事方法让人无欲阅读。
此外,即便是大多数观众都能猜出事件的发展脉络,都能预见到这是一个新版的“渔夫的故事”,但,我相信多半观众都不是为求一个结局才去观赏话剧的,演员们丝丝入扣的表演,原汁原味儿的京腔台词,每幕之间的串连情节的琴书……都值得人回味和欣赏。至于高潮,在我看来,也未必只有死人和哭天抢地才算……
人艺风格的老派戏剧原本就很抓人,像已经演过很多版的《雷雨》、《茶馆》;或是近几年的新本子《万家灯火》、《天下第一楼》……况且,为了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老派还在积极进取、求变求新,精神着实让人感动。
谁规定话剧就必须按时间发生的顺序来演?如果等到第五幕的最后一场再上演“莲花毁了水仙盆打死变心的丈夫并且自杀”的情节,我不知道,这样残酷的结局该让人如何收拾已被割裂的心思;倒不如现在的结局:贫穷而饥饿的莲花和天河互相推让一块白薯,说着“你吃了我就不饿”、“一辈子都要跟你好”的话依偎在一起……这样的结局,才能让观众在这个冬日里走出剧场的时候还怀着些许的温情……
感想及总结:
1.
女人不要想控制自己的男人。
剧中的莲花比丈夫天河大两岁,处处想培养他,替他做主,最后造成了悲剧。
因此说,不怕女人依赖男人,而怕女人培养男人,女人不能太多地施以管教、更不能有事没事的发号施令,当然,前提是这男人是个成熟的男人,是个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男人……
2.
女人不能太过计较得失。
当天河变了心搂着戏子喜珠子的时候,莲花管生子买了枪,说自己心里一揪一揪地疼,除了疼什么也没剩下。生子劝他离开负心的天河跟自己过,莲花却说她心里只有天河,然后她又一语道破,其实,“是委屈,是被委屈拿住了。”
想想自己身边的很多女友,原本恋人已经变了心,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分手,其实就是觉得自己在对方身上花费的心血太多了,时间金钱和情感都付在了这个人身上,委屈得惊天动地。其实,何必那么计较呢?心都不在了,还能留得下什么呢?如果太计较、太较劲,折磨得不光是对方,更是自己啊!!
3.
贪心可以,不能贪大多。
莲花起初并不知道古董水仙盆的价值,在夜市上,有人出一千,她不卖;后来又有人出大宅子当订金她也不卖;再后来有人出其它更高的价钱她还是扛着……非到能卖到5万的时候,局面却失了控,她和丈夫都搭上了性命。
其实,人都贪心,只是不要太离谱……
4.
要好好学习、天天向阳。
可以说这是一出悲剧吧。但我却觉得,不像很多人说得那样,这悲剧源于莲花的贪婪和天河的负心,我个人觉得,这悲剧来源于时代。因为那时的人太穷啊,他们没的选择,当然想改变生活,只是不幸走歪了路而已。
试想,如果我的生活也是要为了一块白薯跟丈夫推让,别说像莲花那样倒腾果子了,我都敢倒果子狸去;如果以自己现在的条件来说,那古董水仙盆搁我家可能也就当种水仙的使呢。所以说,人要自强自立、学好本领、多多挣钱、好好养家。我们赶上了多好的一个太平盛世啊!在这声色犬马的城市,拿一份足够自己吃穿、还能付得起奢侈品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的薪水……因此说,知足、乐观就好,心态平和点儿,多想开心的事情,即使工作压力大也不惧啊。有好的心境就制造不了像样的悲剧!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