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悠羌风沐古寨

(2012-03-18 20:41:43)
标签:

姚坪羌寨

理县

东方古堡

摄影

四川旅游

分类: 旅游摄影
              http://s2/middle/4ca79bcaxbb83d6961046&690

    离成都100多公里远的地方,穿过都江堰、汶川,有一个被人称为神秘东方古堡的羌族古寨——姚坪羌寨。在奔腾不息的岷江两岸,到处都矗立着陡峭的大山,姚坪羌寨就坐落在其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相传建立羌寨的是一群为躲避外族侵扰的羌族人,在通过长途跋涉后,选择了这个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地方定居。为了防止外族入侵,充满智慧的羌族人,不用现代的工具,凭着经验,人工垒砌了这个令任何现代大师们都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
    姚坪羌寨在理县境内,头天一行人喝酒狂欢,还不顾危险,慕名泡了古尔沟温泉,第二日一早大家还没有从头天的醺醺然的状态中回过神来,就驱车径奔羌寨而来。不过,一进入古寨口,浓郁的羌族气息扑面而来,让众人顿时精神起来

http://s6/middle/4ca79bcaxf532b2abb173&690
P1晨曦中的碉楼,像是镀了层银色
http://s4/middle/4ca79bcaxbb84558b3438&690
P2这是进入羌寨的第一个大坝,来往游客众多。就像集贸市场,游客不比在家里购买那样算计,一起哄大家就兴致勃勃地疯狂购买。这里的苹果、核桃等农产品可是抢手货。南瓜一个有二三十斤重。
http://s10/middle/4ca79bcaxbb84577dfab6&690
P3好像这是羌寨中的祭祀的地方,极具藏区特色。
http://s2/middle/4ca79bcaxbb8459ec3bd0&690
P4在晨雾中,起早的阳光透过高高的山顶,照射在碉楼上,光线四处漫射开来。

    进入羌寨到处都是石头堆砌的碉楼,很难想象在这样贫瘠的地方,能用如此多的石块修建这样规模的碉楼群,那是怎样的一个宏大的工程!令人不禁想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这句古语。有些碉楼高达7、8层楼,从下到上空间越发狭小,到了顶楼只能一人容身,听当地人介绍,碉楼除了居住,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防御外敌入侵,在碉楼顶上望去,四周情况一览无余,敌人是无法藏身。
P5羌寨内到处都是小巷,片子正中的黑幽幽的地方,就是地下通道的入口之一,这里的地下通道如同迷宫,容易走进去,也容易出来,但不容易从你想出来的的地方走出来。
P6羌寨人家大门,玉米、海椒悬挂着,预示着风调雨顺。
http://s1/middle/4ca79bcaxbb858981f86e&690
P7羌寨内部一角,住户一户接一户,好像户户大门不挨边,但在这些建筑下面的地下通道让户户相连。
http://s6/middle/4ca79bcaxbb858b7df331&690
P8羌寨一角,有些破落。随着交通便利,很多人家已经搬迁出去了。
http://s14/middle/4ca79bcaxbb858ee06458&690
P9羌寨建筑就是有棱有角,层次分明,在自然的光线下,明暗相间。远处荒山矗立,在高原洁净的天空下,突兀的显示着这里悠久的历史。

    在高大的碉楼表象下,这里还隐藏着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那就是在碉楼下面是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幽黑阴冷的通道将每家每户都连接起来,一旦遇到外敌,寨里的人们通过地下通道转移人员、财物,调配兵力,而外敌经常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被击退。地下通道四处都是岔路,就如迷宫一般,毫无规则可循,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跟在后面的人也常常迷路。那天在通道里就遇着十几群旅游团体,常常有导游在大喊迷路着的姓名 http://s6/middle/4ca79bcaxbb8591023a57&690
P10羌寨人家内部还保留着旧时的风味。酒坛、灶台在屋顶的光线中散发出久远的气息。
http://s1/middle/4ca79bcaxbb85966d607b&690
P11这是个接待个中外很多重要人物的羌寨人家,各类纪念照片已经挂满的小屋。
http://s16/middle/4ca79bcaxbb8598d4bc41&690
P12高耸如云的碉楼是羌寨最吸引眼球的地方,这些高楼可能有10余米高,都是不借助现代工具,用当地的石块打磨后,一块一块的砌起来的,而且非常坚固,历经汶川大地震,这里保持的非常好。
http://s5/middle/4ca79bcaxbb859aca2b87&690
P13羌寨规模宏大,延绵到山谷很远的地方。
http://s13/middle/4ca79bcaxbb859e305d45&690
P14碉楼的对面是碉楼,碉楼的后面是大山,依山而建的羌寨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让人不由地惊叹。
http://s14/middle/4ca79bcaxbb85a0a41954&690
P15碉楼全部是这样用石块堆砌起来的,对望到远山,这里一切和自然如此的和谐。
http://s6/middle/4ca79bcaxbb85a29d7169&690
P16丰收的果实,让灰色的羌寨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在小院里栽种的鲜花,反映着羌寨人家五彩的生活。http://s15/middle/4ca79bcaxbb8681ae57e5&690
P17在穷山恶水下,仍然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这里旅游特色之一就是到寻常碉楼人家参观,导游饶有兴致地给我们介绍了这里很具有羌寨特色门锁,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学会了如何开羌族人家的大门。碉楼人家通常很热情,他们不仅早已习惯了外人游览,而且在当地旅游部门的培训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导游。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很少在碉楼里住,不少碉楼的很多住家一样用上了现代的电器,不过用于参观旅游的地方还保持的原汁原味。
http://s7/middle/4ca79bcaxbb85a4dd9b45&690
P18这里周围都是大山,而且很荒芜,自古交通闭塞,很难想象在这样艰苦的地方,能建造一个如此堪称东方奇迹的古堡。
http://s12/middle/4ca79bcaxbb85a7439fd6&690
P19五星红旗这里的寻常人家都悬挂,在深山中格外醒目。
http://s16/middle/4ca79bcaxbb85a94fa2e0&690
 P20羌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每家房顶上都对有很多木材。

P21杨家大院在这里是很出名的几个大院之一,内部保持完好。就如完好的民居一般,里面有很多羌族人家日常生活的用品用具,和反映羌族生活的风俗习惯。
http://s3/middle/4ca79bcaxbb85aedb069c&690
P22出了杨家大院,正好遇到一群采风的摄影行家们,随便站在他们的角度拍了几张模特像。在阳光沐浴下魅力十足的模特气场特足,在那一站,周围的建筑似乎都为她而生。

    在杨家大院里,主人老杨竟然是同行。他介绍他家共有71道门,让我们暗地吃了一惊,不过让我们更为吃惊的是在他家底层潺潺流动的山泉。羌寨人世代利用背靠的大山而汇集的天然纯净的水流,作为主要饮水来源。这些水流在羌寨里竟然有序的分配到每家每户,不得不让人惊叹羌寨建筑下另一个奇迹——地下供水系统。这个系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现代城市地下管网系统。能想出这样的引水方式本身就难以置信,而羌寨人不仅有这样的想法,而且还真实的实现了,让人赞叹不已。http://s5/middle/4ca79bcaxbb85b0ebdd10&690
P23羌寨人家参观结束,走出来的时候,太阳已经高高升起,蓝天更远,碉楼亦显得更高。
http://s3/middle/4ca79bcaxbb85b2ed9ee7&690
P24随意一个角度,都能让人感觉到这里的棱角,这些棱角组成羌寨的建筑特色。
http://s15/middle/4ca79bcaxbb85b63ed46f&690
P25羌寨外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