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刺青史:一身白肉好花绣

(2008-04-27 12:02:41)
标签:

杂谈

抛却最古老的刺青具有的宗教、图腾等意义不谈,仅从审美的角度看,刺青无疑是美的。按照能引起美感者皆是艺术的论调,刺青也是艺术。可惜自古以来纹身之人非善类的观念,使我们在以艺术的名义欣赏刺青时,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情绪。
这种情绪,和宋时人们看见刺配犯人的情绪一样,和秦汉时人们看见“被发文身”的“蛮夷”的情绪一样。刺青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吸引着人们,几千年来,似乎不曾有什么改变。

对于刺青的起源,可以说追溯上去几乎无穷尽,有学者考证埃及木乃伊身上有纹身,也有学者说世界各名族上古时期纹身图腾是常见的事。我们不用不着边际地所太古旧的东西,只从《山海经》中记载的“雕题国”说起,“雕提”,也就是刺青。东晋郭璞说,这就是在脸额上刺青,在身体上刻画鱼鳞。
这种说法可以在《礼记》中得以印证,上“东方四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也。”那时候所谓的蛮夷之人,不仅仅披散着头发,不像中原人那样束发,还纹身,还吃生食,果然一副未开化的样子。越人自然也属夷人,他们也被发文身,为正统所鄙夷。记得有种说法是,越人在水泽多的地方生活,水里什么样的恶鱼都有,只好纹上与鱼相似的纹路,可混淆视听,恐吓敌人,还有求水神庇佑的作用。而《史记》也有越王勾践纹身之载。由此我们推断出的情景,是刺青不兴于中原,而在边远地区兴盛,这应该是古风的遗存,不管是为了驱邪通神,还是图腾,这种遗存的生命力相当强,直到今天,海南黎族都还保留此风俗。黎语曰“打登”,凡是女孩子,在成年时都要绣面纹身,以便去世后祖先能认识。如果祖先不认,那么就会成孤魂野鬼。据说海南黎族女子纹身时,要纹上代表本支系的图案,由此看来,这是种图腾,后来演变为装饰和等级区分的方法。
那中原地区有是怎样的情况呢?中原地区有一种刑罚,名为 “黥墨”之刑,属五刑之一。据说秦始皇惩罚那些不好好修长城的人,就是用这种刑罚。犯人受此刑罚伴随着屈辱,脸上的纹饰永远也洗不掉,伴随一生。这时期的刺青是被迫为之,与后来自愿刺青以表自己是凶恶之辈不同。
当然,秦汉时期也不是没有自愿刺青的人,军队中的强人为增添自己的威猛,也有纹身的行为。刺青登上世俗之堂,应该是在唐时,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此时纹身已普及。唐时段成式在奇书《酉阳杂俎》中,说蜀地的人“工于刺,分明如画”,他还在一篇文章中记载了一个白居易的超级粉丝,他在全身纹上白居易的几十首诗,并且能清楚地记得每首诗的位置,弄得“体无完肤”。还有一人,在全身纹满山水亭榭,相当惹人注目。
隋唐时基本已没有“黥墨”之刑的影子,自愿纹身的出现不足为奇,但到了宋时“宋人承五代为刺配之法,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这就是著名的“刺配”,电视剧中常出现的“刺配沧州”,就此这样来的。又要打又要毁容又要流放,此刑罚要比以前严酷得多,等次仅次于死刑。
根据罪责不同,刺的图形和字有大有小,严重的要在额头刺上强盗的字样,在脸颊刺上发配的地点。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行者武松,就是脸上被刺金印,难怪他后来做头陀打扮,披下头发来遮一遮。
这种被强迫的纹身,或许让犯人感到羞愧。但社会上对犯人的畏惧心理,也有可能演变成一种崇拜。比如看见刺配之人,就叫一声好汉。据记载,宋东京街头纨绔子弟纹身之风很盛,以致骑马时露出的两腿,花花绿绿。不仅纨绔子弟如此,一些军士也是两腿满刺青。犯人、军士、纨绔子弟都纹身,构成宋时一种怪异的刺青潮流。
其情况有些类似我们在港片上看的古惑仔,无论是社团的大哥级人物,还是想要成为“英雄”加入社团的小混混,都弄纹身来炫耀一下。只是审美性远远敢不上宋时。宋时的刺青,只要够美,那是能大增名气的,这样的艺术形式,不局阶层,大家都愿意欣赏,《醒世恒言》中就有关于“雕青”的详细描述。说刺青之美,最有发言权的书籍是《水浒传》。
刺青并不是人人都可,如果是黑矮宋江,刺青难以显出其气势,所以解珍解宝兄弟只在腿上弄个飞天夜叉,阮小五只在胸前口弄了个豹子,并没有全身上下弄个满。
俊朗如“九纹龙”史进,才能脱下衣服,露出浑身满满的刺青,不管打得过还是打不过别人,也要吓住别人。“浪子”燕青也是如此,他和任原相扑,把衣衫一脱,露出纹身,群众都看呆了,大声喝彩,任原也看了这身花绣,心里怯了五分,还没动手气势就被压了。
还曾听闻有人考证了“花和尚”鲁智深,说此“花”不是指其喝酒吃肉,而是指一身的花绣。想来鲁智深出家以前,还是个下级官吏,根据宋时军士纹身的说法,他把身上弄得花哨非常也是有可能的事。就连岳飞和岳家军都要刺字明志,何况他人乎?
燕青的花绣,深受好评,全亮出来,群众欢呼,即便只亮一点手腕上的花绣出来,也被杨雄发现,问:“你不是卢员外家甚么浪子燕青?”看来,刺青刺得好,名声能传很远。哪怕一点也不露出来,还是要被名妓李师师笑道:“闻知哥哥好身纹绣,愿求一观如何?”燕青推脱再三,还是熬不过,只好光了膀子。李师师大喜,边看边摸。
虽说《水浒传》是小说,但小说反应的市井真相,未必比正史少。宋时要靠纹身出彩,英俊白皙的少年郎占了不少优势。史进这个后生,“刺得一身青龙,银盘也一个面皮,约有十八九岁……”他年轻皮肤白,刺出来才够味道,但他皮肤的白嫩程度应赶不上燕青。
燕青“一身雪练也似白肉,绣了这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著软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 他之所以刺青,是因为主人卢俊义叫一个高手给他绣上去的,卢俊义之所以要花钱给他弄,是因为也看中了燕青“一身雪练也似白肉”。
从小说中跳出,再说起宋时的纹身情况,专业的纹身匠人已经出现,手法相当娴熟。可惜宋后,到明清时期,以纹身为美的风气却突然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有说和禁令有关,但不知详情。只有边远地区的纹身传统以及给犯人刺字的刑罚依然继续,但也日趋式微。
当纹身淡出人们视线很久很久后,到了近几十年,随着港片的进入,我们才又从屏幕中看到横行嚣张的黑社会人物,个个一身花绣。以至于纹身之人,必然是社会小青年,不务正业想走歪路,纹身的审美性不复存在,回归到唐宋之前的状态。现在有上乘刺青技术的日本、欧美将刺青风潮传来,一则风格非是中国传承下来的,二则很多人依然用“非善类”的眼光看待纹身的年轻人。
不知宋时的花绣,有没有可能再出现在今人的白肉上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