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肉价涨了 才有肉吃

(2007-09-05 18:55:50)
标签:

社会

肉价涨了 <wbr>才有肉吃
 
肉价涨了 <wbr>才有肉吃
 
肉价涨了 <wbr>才有肉吃 
 
肉价涨了 <wbr>才有肉吃
 
肉价涨了 <wbr>才有肉吃
 
 

寻猪之四川样本:户

养殖能手的八月

 

一天

七点起床,九点上街,坐两小时茶馆,割一刀肉,买几捆菜,下午六点前回家。它就是62岁的曾国庆一天的生活,无论刮风下雨从不改变。若不逢场,便去附近的山坡转转,或瞅着两个小孙儿嬉戏,或租几张新碟消遣,在看碟的同时将脏衣服丢进洗衣机。十年前,同样的一天,曾国庆不是走在打猪草、配饲料的路上,就是守在猪舍边。

       作为永太镇水清村曾经最勤劳的农民,曾国庆不止一次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变质。但怀疑是短暂的,很快他又沉浸于对现实的满足。最近几年,生活每天都在蜕变,无法回到从前,他也不想回到从前。

       从前阳历八月,每天都一个样,“大干快上”。红苕补苗、稻子除草、给母猪晒窝、小猪打疫苗、玉米施尾肥、房屋翻瓦防雨……活路多得做不完,没什么实际的意义。仿佛你生而为农民,这一切就是为你准备的。

       家,一直趴在农物和畜类都赖以生存的土地尽头,在竹林里。曾国庆有独特的感受。所谓的家,从来就是三间土坯房便给一切打了总结。正屋用来吃饭和待客,偏房就是全家的卧室,一到晚上,一家四口全部归巢,也不知当时怎么能够住下。厨房同猪舍连在一起,每当烧菜做饭,猪儿就会吼声震天,饭菜的香味和猪屎的臭味一齐到来,那种特殊的味道弥漫进整个日子,甚至整个生活。

       十年前,或者更早,曾国庆总结起来只有六个字:“有力气、没钱花。”六个字是曾家的写照,也符合水清村、或者中江县、甚至全四川所有农民的特征。把它复杂化,有许多含义。把它简单化,就是收入支出比。更早前勿需提起,值得一提的是让曾国庆感到日子开始变化、生活有了新鲜感的最近十年。

1997年以前,虽然拼命劳动,在搞好基本农业种植的前提下发展生猪生产,每年出栏近20头,但一家人永远住在几间陈旧的老土房里,冬天受冻,夏天漏雨。常常是累了一年,没吃上,没穿上,反而越是勤劳越是守在土地上寸步不敢离开。直到1990年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除了两个娃娃的学杂费,除了生产资料,没有什么是必须消费的。不知道品茶是什么味,不明白生活除了种地还有其他乐趣,不相信世界精彩大于无奈……

1995年后因为全家主要劳力外出打工,6年时间,修了一幢全村数一数二的楼房。300多平方米,耗资近7万元。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因为选择的不同,便有了不同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别墅

       “别墅”建在村道的边上,特别惹眼。两层,一个小四合院。一楼老两口住,二楼是两个儿子的家。院不大,中间一条道,可以畅行摩托,也能够开进汽车。东厢被瓜果蔬菜瓜分,瓜果蔬菜旁是具有现代感的厨房,西厢是宽敞明亮的猪舍。尽管,他家已有两年没有养猪了,猪舍依然在向你暗示他的审美取向:不养猪,也要有猪舍。猪舍是很多东西的证明。第一,证明你还是农民。第二,你是不养猪的农民。第三,你是对猪有感情的农民。第四,你已是无忧无虑过日子的农民。

       沿着水清村的村道前行,这样的“别墅”比比皆是。

       村里修楼房的很多,但修得像曾国庆一样气派的不多。如果装修再漂亮一点,它就是不折不扣的别墅。曾国庆很以这楼房为荣。但是,当他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往往又徒生心酸:务农、养猪在村里数一数二,可日子从来都过得紧紧巴巴。甚至不能让两个儿子读完初中。

       一切改变却得依赖外出打工。仅仅六年,两个儿子从外面寄回来的钱,硬是撑起了一栋村里最漂亮的楼房。如今两个儿媳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四个年轻人每年的纯收入总计在3万元左右。两个老人在家,很随意地种点地。平日里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而且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日子不比城里差。从打工开始,家里养猪年年见少,到去年,完全不养。因为,打工收入远远高于传统农业的十几倍,家庭生活得到了长足的改善。

在这样的生活中,谁还会去养猪?不缺那点钱。况且,那点钱(按现在的价格算即使有赚)也不容易。他算了一笔帐,说现在的开支,靠种地是决计无法撑起的。

       全家主要开支:粮食、蔬菜自给自足;肉类:6年前每月100元,现在每月200元;

医疗:6年前每月50元,现在每月100元;人情往来:6年前每月40元左右,现在每月100元左右;衣服:6年前每年500元,现在每年1500元。

       农业是弱质产业,最明显不过的是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大以及由此导致的粮食(主业)纯收入波动幅度大。即使国家不征收任何税费,耕种一亩土地所获得的实际粮食产值扣出各项生产投入成本之后的纯收入也非常之低。前年国家才取消农业双提款和杂款,而在取消之前,种庄稼无一例外都是亏损的。从1987年双提款和杂款人平40多元,到取消前的人平200多元,年年看涨,其间的辛苦只有自知。正因为这些原因,农民只要有其他门路,就不会安心守在土地上。所以外出务工一成潮流,就出现了今年的猪荒。从农民的根本心态上讲,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务农、养猪、养茧一辈子也无法完成的心愿,在晚年,被两个厌恶种地的儿子完成了。

       那一刻,曾国庆真正理解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讨厌种地。在他修楼房的同时,村里有人买了小汽车、有人买了摩托、有人带着全家全国旅游、有人出国……为什么这些都不是种地的功劳?

农活也做越懒,生活越来越好,土坯房变成了“别墅”……靠庄稼吃饭,靠养猪存钱的祖训在他这一代有被彻底颠覆的危险。

这就是曾国庆面对他家漂亮的楼房而时时想不明白的。

       猪肉涨价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猪肉涨价养猪户是否得益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这个曾经的养猪能手虽然不再养猪,但一直没有放弃养猪的念头,尤其是在今年猪肉价格暴起的这段时间。对于猪肉市场的陡然变化,他比村里一般人的感受深刻。

几乎没有人后悔去年丢猪。很多人认为“幸好没有养猪,因为猪肉涨价对养猪户的利益不大。”曾国庆说,那些以为农民养猪户会跟着涨价受益的人不懂农村市场。

猪肉市场价格主要由中间经销商掌控着,单个养猪户从中根本得不上什么实惠。猪多就滥市,猪少就暴涨。一方面,因为滥市,养猪户只好减少饲养。当控制在中间商手中的猪肉价格上来时,又无猪可卖。猪肉一涨,仔猪、饲料、生产资料等等都水涨船高,如果追涨,下一波又会滥市,如是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在一般人的眼中,“肉价上涨对养猪农民有利”的说法,都是纸上谈兵、理论没有联系实际,仅仅是一种推理。

生猪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中间环节较多,零售价格未必能完全反映生产成本。从市场的角度说,中间商承担的市场风险要比农民低得多:猪肉看涨,挣钱的是中间商;猪肉看跌,中间商要么压低收购价,要么不收购,亏的也是农民。因为单个农民养殖户无法直接面对市场,不得不依赖于流通环节、受制于流通环节,从而接受哪怕很不平等的交易。“养猪户喝汤,中间商吃肉”的现象在农村一直没有改变。

       因此,曾国庆以他过来人的经验证明,今年之内,不要说村子里的青壮年农民全出去了,即使不出去,也决不会追涨。除非价格趋于理性,不再暴起暴落。这么些年来,城里人的工资一涨再涨,生活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农副产品却并不同步。作为农民,谁都在盼望着农副产品有一天也涨涨价,因为几乎所以行业的价值都在升值,只有从事农业的价值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只不过,他不希望看到像今年一样的体现。农民们并不贪婪,每公斤猪肉价在20元左右、每公斤毛猪价在16元左右就可以了。这样才既可以体现农民的价值,又不会带来太大的市场震荡。而要达到这个合理的状态,农民只能寄希望于政府从市场流通环节对中间商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大家的积极性,农民才会重新回到猪舍边。”

(更多内容详见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