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 事 要 做 好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观后

(2010-05-19 20:54:12)
标签:

杂谈

 

http://s10/middle/4ca5e8c7t8780704a63a9&690事 要 做 好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观后" TITLE="好 事 要 做 好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观后" />



    如何留住客人是搞好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山东传统旅游板块“一山一水一圣人”中的泰山旅游,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游泰山留不住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距济南、曲阜两地很近,交通便利;二是可乘汽车、索道上泰山,游客不用很多时间,就可登顶一览;三是山下城内又缺乏必看必游的项目,游客往往是来去匆匆。

    今年4月26日,一台以泰山历史文化为核心,以泰山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再现泰山帝王封禅场景的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在泰山东麓天烛峰景区上演了。此演出填补了泰安“夜间游”的空白,成为泰山旅游吸引游客的新品牌。

    投资方从选址到策划,从建设再到正式演出,用去两年半的时间。斥资建成天地剧场8600多平方米,主舞台中央由独立的1000多块LED液晶板拼接而成,总面积达567平方米,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开合式户外LED屏;在演出过程中要进行16次高难度开合;近900盏LED灯,200多台电脑探照灯,40多个音响,500多名演员,马近20匹,用时90分钟,合作演绎一场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视觉盛宴。一时间人们口口相传,喜形于色,感谢玉成此事的方方面面为泰安做了一件好事,也翘首期盼早日一睹为快。

    4月30日。笔者应朋友之邀,在乍暖还寒的傍晚,调动视觉、听觉、感觉,完成了这次 “盛宴”享受。回味起来,除盛赞这场演出之外,总感觉白玉之微瑕,做些完善,可更上一层楼。

    一、     文之于题

    一篇文章做得再花梢,可文不对题,文不扣题,也一文不名。《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是这篇文章的题目,可看过之后一种感觉,演出中那秦统一六国之血腥;汉罢黜百家之专制;唐宫霓裳羽衣之乐舞;宋清明上河之书画;清八旗铁蹄踏中原等等,换个题目,换个地点演出也行!可以说放之中华大地皆准。《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不对题,不扣题。说这是艺术专业创作的要求,此说不敢苟同。从专业的角度笔者确实外行,但知道写好一篇文章, 最起码的那就是要对题,要扣题。如能按照以上顺序,表现秦始皇封禅泰山,李斯小篆刻石享誉中外,体现了他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九个半字的光晖书坛万古流芳;泰山顶上一青松路人皆知,五大夫松的传说千年传扬。汉武帝封禅泰山,八次登山,慨叹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赫矣!骇矣!惑矣!”无字碑留下千年猜想。说到唐朝高宗之封不能说最,武则天之禅确实是绝无仅有之唱,然而值得称道也就是“双束碑”而已。唐朝封禅之最应数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一代名主,一改前代帝王封禅玉牒秘而不宣的旧制,亲撰《纪泰山铭》,为苍生祈福,更无秘请,大观碑在泰山上金璧晖煌。宋真宗封禅,审时度势,签下盟约,换来中原百姓一百余年太平,造势推舟,封禅泰山,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清代帝王祭祀泰山,康熙写有《泰山龙脉论》,他在《南巡笔记》歌颂泰山,他在《登岳》诗中最后说“封禅虚名呵,不必心留。”乾隆十一次来泰安,六次登泰山,赐泰山三宝,留下诗一百七十余篇。将这些展现出来尚称得上是《中华泰山·封禅大典》,这样才会与登临泰山呼应起来:已登山的游客看了演出,印证亲切,不虚此行;准备登山的游客,初瞻精华,游兴勃发。

    二、史之于戏

    先不说演出序幕担山工的衣着、工具之谬,张嘴说一口泰安本地话,效果极差,话一出口,全场哄笑。在演出尾声部分,老担山工说:…….秦始皇走了,……..汉武帝走了,武则天“那闺女”也走了……。试问,当今的老者,从哪个角度,可以把敢为天下先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戏说为“那闺女”?这不是演小品啊,《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不容戏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祭祀权是很神圣的,封建帝王可以放弃其他权利,但祭祀权是坚决不放的,有这个权利就意味着是正宗,是正统。春秋时一权臣想封禅泰山,遭孔子斥阻而作罢。封禅是国之重典,此事不可戏……

    中国封建社会有皇帝300多位,去除明朝之后的40多位,还有260多位。可只有十二位皇帝来封禅泰山,为什么?当然有一些主客观具体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皇帝不具备条件。封禅泰山的三条件:第一,必须扫平宇内,一统天下;第二,必须天下太平,长治久安;第三,必须不断有祥瑞出现。条件不够,皇帝也不行。此事不可戏……

    山岳崇拜,泰山崇拜,泰山神崇拜,宋真宗封禅后又出现的泰山老奶奶崇拜,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是千年留传的民俗,因此形成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今天是一脉相传的,由柴望到封禅到祭祀,再到今天,国有大事,必临泰山。此事不可戏……

    让我们回放《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

    4月30日演出,老担山工说:宋朝的皇帝康熙、乾隆来了……。场上有人笑,笔者以为口误。朋友5月12日观看演出,回来后说有与上次同样的错。这就不是口误了吧?本子就是那样?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道家还未诞生,是东汉未年才有的。台上那一组着道袍的道士来的早点了吧。

    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作曲,杨贵妃编舞,他们奶奶辈的武则天时代就有人会跳,不可思议。

    瘦金体是宋徽宗创造的,他爷爷的爷爷宋真宗在泰山上就会写,书法史要改写了。再说皇帝封禅要沐浴更衣,中途歇宿,哪会那般潇洒,编也要合情理。

    中国封建社会建筑最高规格“九五之尊”,开九深五,宋天贶殿是为数不多之一,演出台上竟出现十二开间的大殿,是天外来屋嘛?

    以上所列种种,有损《中华泰山·封禅大典》,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不多,能留至今的大都是精华,让我们严肃点,认真点好嘛。不要弄成戏说,那样会天人共怒的……

    三、细之于成

    泰山担山工的形象在很多摄影作品中多见,裸露着古铜色的脊背,一根两头有铁尖的插担,两头捆着货物或柴草,一条毛巾搭在肩上,步履坚定地行进在泰山盘道上,如一尊尊雕像,象征着我们民族不屈向上的精神。演出中,那一组担山工其装束不知来自何方,其工具,轻飘飘两个方竹筐,这哪是担山工,分明是走街串巷的货郎。

    在秦朝士兵的队伍中出现戴眼镜的,滑稽可笑。

    霓裳羽衣舞的服装,有人说像农民雨天穿的蓑衣,幻灯效果还造成像不断地向下掉毛,何有美感可言。

    象征八旗的马队反复来回,弄的场地尘土飞扬,马尿味四溢,演员着装懈怠,头盔歪带,哪有八旗雄风,倒像民间马戏班。

    八旗的旗当时都是手工绣旗,今天不用手工用机绣也不失其真,全是用彩印,且色彩灰土土的,掉价。

    以上所言,有人可能觉得是吹毛求疵,其实不然。商业演出,票价不菲,少则180元,多则980元,从小处说要对的起观众,从大处说要对的起泰山。

    好事要做好啊!

 

    后记:观后感写完之后,请朋友阅批,得到基本肯定,又建议我上“百度”搜一下“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不看则己,一看疑窦又生,怎么会呢?策划创作者是“最具实力的专业创作团队”。总策划、总制作人、总导演、灯光总设计、音乐创作、舞美设计师无一不堪称大腕,艺术履历光辉灿烂。怎么会在《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中出现级别不高的硬伤,不应该啊!又找了十几位看过演出的观众聊聊,获得一点浅见,再献诸位方家,不当之处尽可板砖伺候。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项目上马论证不充分,基础不扎实。

    首先肯定出发点是好的,地方也支持,创作团队没说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厚重等等,还有很多有利因素。然而创作团队对当地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深入,功课做得不足,主观想像过分乐观,看一看“百度”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一文吧(此文肯定是运作团队贴的,不排除有溢美之嫌)。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十宗“最”一、最强大的专业创作团队;二、最高难度的阶梯式舞台技术;三、最大的户外实景演出LED显示屏;四、最完美的高保真现场音效系统;五、最具震撼力的灯光照明系统;六、最华丽的古装服饰展演;七、最高的实景演出舞台;八、投资最巨大的户外实景演出;九、最具历史沉淀的视听盛宴;十、最具创新理念的夜间户外实景演出。”

    “项目十大卖点:1种独特的历史探寻方式;2756个座位虚席以待;3亿巨资倾力打造;45度虔诚仰望视角;5千年中华文明积淀;600万华丽服装经费;7幕场景更替青山依旧;8千6百平方米天然剧场;90平方米巨大平台升降变换;10余月开天辟地”

     好个十宗“最”和十个卖点,乍一看真不错,细一瞧你就会发现根本没把真正的核心—泰山封禅作为重点,片面强调那些声光电,真正吸引观众的内涵不多,经不起咂摸,形式大于内容,主仆位置颠倒了。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一文中还有非常乐观的预计:“这场视听盛宴将在每年的3月至10月期间,每天奉献一场给游客和观众。预计每年演出280场。”“本项目亦可为当地带来就业机会,按现时每5-6万元旅游收入创造1个就业机会的社会贡献率计算,本项目建成后除可直接吸引400余个当地群众演员参与演出外,还可创造近2000个适合本地人的就业机会及营商机会,能够有效缓解农民工给政府带来的压力。”

    3月至10月是八个月,按每月30天计是240天,何来280场?再者露天剧场,谁能保证天天都是好天气。5-6万元是计算中每一场的收入,据了解实际情况是从4月26日至今,没有一场是满场,仅有三分之二的上座率,成本是一样的。若干年前泰安曾有一处“西游记宫”项目其始何其火,其末何其凉,前车之鍳,后车戒。

    毋庸讳言,论证不充分,基础不扎实,必然会影响创作团队的信心,因而出现前文中提到的那些硬伤也就不难理解了,把演出搞的放之四海而皆准是埋下伏笔……

    此外,再对《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提一点建议。

    中国人都想看天安门升国旗仪式,但不是天天有,每月逢一的日子和节日才会一展全貌,因此非常吸引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也不要天天搞,一周一次,调整内容,精心排练,隆重演出,票价也可调高一点,上座率一定能上去。使实景演出可遇不可求,卖点必然大增。平时怎么办,把《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拍成高质量艺术片,电视台剪辑宣传;演出剧场前面大厅售票循环播放,就像庐山山下一影厅循环播放《庐山恋》一样,兩者互补,扩大宣传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