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挫折,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2007-08-17 08:20:01)
标签:

育儿/亲子

珠儿

老爸说法

挫折

分类: 老爸说法
在成人的世界里,挫折感是经常需要面对的一种心理状态。工作没做好,被老板批评;工作做好了,却得不到承认,如此等等,都可能让人产生挫折感。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的人面对挫折,能讨就逃,能避就避,不能积极面对。久而久之,人就很容易变得消沉,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而至于失去对生活的兴趣。有的人则能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挫折,把它看成是激励自己更进一步的积极因素。这种人往往更有自信,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清楚的了解,不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但亦能随时修正自己的看法或做法。这些人在生活工作中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面对挫折,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看来我读书一点儿也不认真啊,好像是专门给老爸拍照装装样子的面对挫折,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如何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年幼时期的良好教育、引导十分重要。而父母在这方面的影响至为关键。父母可以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引导、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小孩子们经常需要面对的挫折大约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摔交;
二、游戏、学习失败;
三、小朋友交往;
四、需要得不到满足;
五、被批评。
 
一、摔交
小孩子在蹒跚学步的阶段,摔交是几乎每天必做的功课。孩子跌倒了,父母心疼在情在理。但不能孩子一跌倒就去扶起来,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比如可以说,“宝宝很勇敢,一定能自己起来”等。珠儿出去散步的时候,经常看到小孩子一摇一晃地走,父母远远地站在一旁看着。小孩子跌倒了,有时候会转头看看父母,看到父母不理会,就会自己爬起来,没事一样接着玩。这样的小事会慢慢地让小孩子明白,有些事情一定要依靠自己。同时,在自己爬起来的时候,小孩子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原来摔交并没有那么可怕,爬起来就是了。
 
当然,小孩子自己爬起来,父母可以加以称赞,更进一步加强小孩子自己爬起来的动力。
 
二、游戏、学习失败
在游戏或者学习的过程中,小孩子很容易由于失败或者成绩不好而产生挫折感,不愿意继续下去。这时候,父母应当适当加以引导、启发,鼓励孩子坚持下去。父母也可以在方法上加以指点。小孩子经过不断的尝试取得了成功,或者提高了成绩,自豪感与荣誉感自然而生。如果一再失败,父母则可以考虑是不是这个游戏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太难,或者某种活动并适合自己的孩子,从而适当加以调整。
 
生活、学习、工作中,有所为,则一定要有所不为,人不可能样样都能,样样争先。懂得取舍,生活才会更精彩。
 
三、小朋友交往
小朋友之间的交往是小孩子生活中绝对不可或缺的一环。有些孩子不上幼儿园,也不去上学,而是由父母或者祖父母在家教育、辅导,最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考上了研究生院。但这些孩子的童年生活是不完全的,有缺憾的(说得严重点,是不幸的面对挫折,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在这种孤立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难真正适应成人的世界。因为他们实际上是从娘肚子里出来以后就直接进入了成人世界。
 
小孩子之间的交往可以说是对成人社会的一种模拟。不断的尝试,失败的、成功的经验教训不断加固,最终会形成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的态度,有时甚至直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小孩子从幼儿园、学校回来,情绪很低落,套用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很受伤”。跟父母说某某小朋友不跟自己玩,而某某小朋友总欺负自己。这时候,父母一定不可以跟孩子说,“不跟咱玩儿就不跟咱玩呗,咱不希罕她”,或者“这种小朋友不值得你跟做朋友”一类的话,即使父母真的是这么想的。大人不能只跟自己好的人交往,同时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小孩子不能逃避。为什么人家不理自己啊?是不是自己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啊?人家是不是不欺负别人,专门欺负自己?那会不会是自己不合群,没有朋友,或者被人欺负不敢反击,从而被人“柿子专拣软的捏”?
 
与人交往,大人小孩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样的。有一句话一定不能忘,“吃亏是福”。
 
四、需要得不到满足
有些孩子一旦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满地打滚儿,哭得天昏地暗。这个时候,做父母的一定不能一味迁就,有些东西不能满足孩子的,不能仅仅因为孩子哭就勉强为之。孩子抓住父母的弱点,就会为达目的而故技重施。成人以后,遭遇类似情形,则往往不知所措。
 
同时,如果父母无条件答应孩子的所有要求,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觉得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而变得自私自利,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是非常有害的。
 
适当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包括无理要求以及并非无理的要求),让孩子懂得,人的需求并不是都能够得到满足的,很多时候妥协才是可行之道。
 
五、被批评
小孩子做错了事,被家长、老师批评了,心情很容易低落。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掌握分寸,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某些事情做得不对,要敢于承认错误,同时也要让孩子感到,犯了错误本身并不是错,不会正确面对犯错才是错误(抱歉,有点像绕口令)。
 
关于批评孩子,人们经常会提到这样的事例:母亲对犯了错的孩子说,我不要你了。而孩子则哭着说,妈妈,别不要我,我听您话。这样的做法的确是不可取的。即使小孩子由于害怕被妈妈不要而谨小慎微,那也是因为一个错误的理由:不安全感。
 
在教育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虽然孩子的世界里也有挫折,也要自己去克服,但父母总是在关心着她,爱护着她。以前有篇文章介绍某国人教育孩子的做法,说父亲不用自家的汽车送孩子上学,而是让孩子步行去。自己则偷偷地跟在后面看着。虽然做法有些极端,但道理是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