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脑电波转化成图像

(2008-05-01 02:02:40)
标签:

大脑研究

读脑技术

试验

健康

把脑电波转化成图像
发表时间:2008-1-7 2:55:45
 

绝对神奇!日本人可将脑电波转换成图像

  Mariko Mori的电波UFO结合实时电脑影像和脑电波感官技术,产生出与众不同视频和音频景象。三位观众进入体验仓,头部按上电极用于监测其脑电波。收集到的数据用于产生某种景象。

http://images.itdb.cn/News/2006/08/25/8C8C428320EE42C.JPG

  “信息被转换成视觉影像并被透射到屏幕上。六种波动的生物无定形细胞描绘出体验者左半部和右半部大脑,一条波浪线随着体验者的眨眼和其他面部运动发生波 动。影像根据三种类型的脑电波改变外形和颜色。Alpha(蓝色)波形表示清醒下的放松状态;Beta(粉色)波形表示警觉和激动情绪;Theta(黄 色)波形表示意识模糊的睡眠状态。两种细胞共同出现反映两个半脑之间的协作一致关系。体验者用另一种语言思考或考虑数学问题的状态会立刻通过不通的图形特 征反映出来。”

 

 电脑解读人脑电波 科技实现心想事成

本报讯 (记者 李莉) 戴上特制的电极帽子,就能通过想象控制电脑里的小狗按自己的想法运动,进行足球对抗赛;盯着按不同频率闪烁的放大的数字键盘,在心中读出键盘上的数字,就能将脑电波传入电脑,通过电脑完成电话拨号。昨天,清华大学进行了一场神奇的“脑-机接口”系统演示。
  “脑-机接口”系统是神经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学科交叉的一项创新成果。负责该项  
目的洪波博士解释说,人在思维时,大脑皮层会出现特定的电活动,在头皮记录到的这种电活动通常叫做脑电波。此项技术通过实时记录脑电波,在一定程度上解读人的简单思维,并将其翻译成控制命令,来实现对计算机、家用电器、机器人等设备的控制。  这项研究最初的想法是帮助那些丧失了运动能力但大脑功能正常的残疾人,让他们通过这样的系统用自己的思维直接操控轮椅、假肢,甚至使用计算机。目前这一研究已经成为新兴交叉学科——神经工程的核心研究领域,它极大推动了人们对于人脑思维能力的认识和利用。这项技术不仅在残疾人康复,在军事、人工智能、娱乐等方面的应用也初见端倪。  清华大学医学院神经工程研究所的这个研究小组在处理和解读神经信号方面已经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研究所负责人高上凯教授告诉记者,1999年他们在国际上较早研制成功了解读视觉脑区信号的“脑-机接口”系统,并创造了每分钟60比特的最高通讯速度,即每分钟可以用脑电波向计算机中输入18个数字,可以在一分钟内用脑电波轻松拨出一个手机号码。而国际上同类系统的速度一般在25比特左右。经过改造,这样的系统也可以用来浏览网页,操控家电等,帮助人类实现“心想事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