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人书法家鲁克
诗人书法家鲁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432
  • 关注人气:42,2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用最朴素的语言,书写你最真实的疼痛或感动

(2018-06-17 19:08:49)
标签:

就用最朴素的语言书写

单协和

父亲的内疚

分类: 《鲁克评诗》及诗话
就用最朴素的语言,书写你最真实的疼痛或感动

就用最朴素的语言,书写你最真实的疼痛或感动

 

 

父亲的愧疚

 

单协和

 

父亲走的那一天,是大年初三

我从外地匆匆赶回家时

他正在阳台上晒太阳

厚厚的棉衣棉帽,踡缩着身体

在冬日的暖阳下,就像一堆棉花

妹妹说,父亲从年前就念叨你

一早上,就在这里等着看你回来

 

我压着干涩的嗓音喊了父亲

他没反应,一动不动

我凑上前又叫一声“爸!“

他听到了,动了动,缓慢地抬起脸

我的心被石头硌了一下

这是他吗?浑浊的眼里暗淡无光

只是嘴角微微抽搐了一刹

 

爸,我回来了!

我边说边握住了父亲的手

更尖锐的一块石头刺向我的心脏

手中的这只手棉软无骨

彷佛一块布,随时会被风吹走

 

啊,这是我的父亲吗?

这是那位抡过锄,拿过枪

骑着马儿奔解放的父亲吗

这是那位不顾母亲的劝阻

因为我的过失而狠狠抽我

说是子不教父之过的父亲吗

这是那位在我母亲去世以后

把眼睛哭得肿成核桃一样的父亲吗

 

我的泪倒流进心底,那里是一条辛酸的河流

 

我哽咽着语无轮次地对父亲说:

爸,我回来晚了,我给您带了点心

他听见了,用了很大的劲,

从喉咙眼里嘟噜出几个字:谢谢啊!

 

这是我听到的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说谢谢

妹妹后来说,父亲一直说对不住你

因为你十来岁就出去工作了

他说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一个多小时之后,父亲就走了。

我知道,他用生命最后的力量

等着我回来,等着这个

他认为内心有亏欠的远方的儿子

只为说一声谢谢

 

从事诗歌创作30余年来,常常会有诗歌爱好者向我请教:“诗该怎么写?”我总是这样回答他们——

就用最朴素的语言,书写你最真实的疼痛或感动。

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是疼痛,是感动,但更是——“真实”——“真实”二字,是一切情感产生并可信、可感的前提。

诗贵情真,没有任何一位读者会跟一个真诚书写、书写真情的诗人过不去,换句话说:人人渴望真情,没有人会在“真情”面前过于挑剔。

泱泱诗国,我们永远不会缺诗,但好诗、经典相对于浩如烟海的诗歌产量来说,真是凤毛麟角,总显得那么那么稀缺。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我们缺的不是技巧,那缺的是什么?是真情。

常有爱好者把他们的诗歌习作发给我看,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是:他们太想“写诗”了,太渴望成为“诗人”了;他们总是纠结于“该怎么写诗”,而从不去想、去扪心自问——

我要(用诗)写什么?

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上,我们努力不冲动,因为“冲动是魔鬼”;但是在写作上,尤其对于诗歌创作来说,你一定要冲动,没有冲动就不要动笔,因为没有冲动,就没有诗歌。

能够让我们疼、让我们痛,让我们心潮澎湃、心魂震荡的事物,一定饱含着浓浓的诗性,抓住它们,它们就是诗歌。

许多朋友在向我请教之后会面露失望之色,为什么?因为我跟他们常常说出同样一句话——

先别急于写诗,先停下来,多写写散文,而且,就从记叙文开始。

在这样一个文化速食年代,全民浮躁,各类速成班遍地开花,人们都寄希望于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而很少有人甘寂寞,愿意老老实实、踏踏实实从零做起,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打下基本功,做一做每个人本来就应该做的“原始积累”。

这个时代,坏的榜样太多了,而这些“坏人坏事”,居然都“成功”了。这或许是全民浮躁、文化轻佻的根本成因。呜呼哀哉!

据说现在中国,写诗的群众达到了历史上最繁荣的高度:数千万人每天都在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发表分行的文字——“诗歌”。这是个多么恐怖的数字,这样的“繁荣”让人忧心。

网络世界之大,超乎你的想象,而以诗歌为名义的泥沙之泛滥,也是有目共睹。我敢说,在这庞大的“诗歌队伍”里,绝大多数“诗人”根本不知道何为诗歌,他们甚至连一篇像样的、合乎规矩的、有着真情实感的散文都不曾写过,但他们却十分有勇气,敢于把自己的任何一句废话分分行,发在自媒体上,自鸣得意,美其名曰——我在写诗。

诗歌写作——包括任何写作——都是需要锻炼的,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远不要相信有什么“天才”——天生就会,而且天生就那么出类拔萃。我们常说的“天才”,其实不过是悟性比一般人高些,对艺术的感知和接受能力比常人敏感些、迅捷些,如此而已;不经训练、不经磨砺,生下来就“七步成诗”的所谓“天才”,是绝对不存在的。

诗歌写作该怎么训练?我以为其途有三:

一、广泛阅读,阅读经典,知道并能分辨“好歹”。

二、写好散文,就从记叙文开始,努力锻炼自己的“选题意识”——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然后再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努力炼字炼意,不仅要学会精准叙事,更要学会唯美表达——学会写景,写场面,心里要永远绷紧一根弦:多描述,少叙述。

三、把诗别当“诗”,先把诗当“文”,低下头来,放下身段,不从“词语”找起,而从内心搜寻:什么东西让你疼过、痛过、感动过?找出它们,悄悄地列个表,它们都是你上佳的诗写选题。

找到了选题怎么办?就像《父亲的愧疚》一诗的作者单协和一样——就用最朴素的语言,把你心里的疼痛和感动按着时间的逻辑,有条不紊地写下来就是了。这是诗歌写作的入门捷径,许多诗人在入门的时候就已写出经典,这并不奇怪。

请记住:打动人心的,永远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本身。

在每写一首诗之前,我们都扪心自问——

我要(用诗)写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