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克《诗的奥秘》之“好诗精鉴”:诗的逻辑链

标签:
诗的逻辑链鲁克诗话诗的奥秘好诗精鉴康健民 |
分类: 现代诗歌 |

诗的逻辑链
前文讲过:诗靠什么推动?靠的是意象与意象、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文要讲的是:给(每一首)诗一条逻辑链。
优秀的诗歌往往天马行空(但切记不要为了天马行空而天马行空),上一句在地上,下一句,可能就跑到天上去了。“天马行空”的诗歌往往有着丰富的、奇肆的想象,是的,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优秀的诗歌,不管是沉实朴素的,还是天马行空的,你都能从诗里看到或拎出一条线,正是这条线,链接并贯穿整首诗,我们给它命名为“逻辑链”。
创作的时候,诗歌思维是发散的,往往越发散越出奇;但同时又是向内收的——像放风筝,边放,边收——这也像极了书法的用笔。
其实还有比收更要紧的,那就是承,承是延续,有时候,承也是转折。
请看下面这首《蓝色的天空下》——
蓝色的天空下
蓝色的天空下,白云走动,模仿
山坡上的羊群
鸟鸣在模仿流水,微风在模仿光阴
亲爱的,有一朵桃花正在模仿你
模仿你羞涩的笑,和暖暖的晴朗的皱纹——
有时我也想模仿自己:草芽簇拥的小路上
我蹒跚着走过,忽然停步,蹲下来
对着一朵野花,一如对着你
献上我傻呵呵的微笑和湿漉漉的吻——
“蓝色的天空下,白云走动”——视角从上往下,但你写完白云,直接去写山坡、写羊群,就显得庸常,读者也觉得平淡,怎么办?人们习惯了把羊群比作白云,对不对?那么能不能倒过来,把白云比作羊群呢?当然可以!白云跟羊群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呢?请注意这个词——也是全诗的魂魄所在——
模仿。
当这个出现,思维一下子就开了、活了,全诗的逻辑链就找到了——白云模仿羊群,鸟鸣模仿流水,微风模仿光阴——有实有虚、虚实相映;有声有色、声色互通。拟人和想象在这里可以尽情发挥,但也必须节制——要时刻想着:我们来干什么呢?我的写作目的在哪里?——肯定不是为了一味地留山恋水呀。
“亲爱的,有一朵桃花正在模仿你/模仿你羞涩的笑,和暖暖的清朗的皱纹——”由天到地,由地到人,由景到情,一切顺理成章自自然然。但一味地流连在“你”身上,怎么写,都很难出新、出奇、出彩,怎么办?转换视角,剑锋一偏——
“有时我也想模仿自己”——以上都是A物象模仿B物象,C物象模仿D物象,到了这里突然变了——自己模仿自己!
哪有自己模仿自己的?有;自己模仿自己还是模仿吗?是,而且肯定是——
“草芽簇拥的小路上/我蹒跚着走过,忽然停步,蹲下来/对着一朵野花,一如对着你/献上我傻呵呵的微笑和湿漉漉的吻——”
——我想回到小时候,心如处子,一派天真,对这世界、对一草一木都犹如初恋,不仅报以童真的微笑,还献上“湿漉漉的吻”——小我已变大我,小爱已变大爱,诗人对这草木人间的真挚热爱和深情表达,已潜移默化,层层递进,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