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克爱情诗:《看见芦花》;诗学随笔:《另一个父亲或女儿》

标签:
鲁克爱情诗看见芦花寂静的温柔苍老的微笑 |
分类: 现代诗歌 |
另一个父亲或女儿
昨夜,北京降温,写了会儿小楷,上床,半天睡不着。浏览朋友圈,见安庆诗友王汉樱发了张图,只写了四个字:“看见芦花”,心底一动。图是再平常不过的图,话也是再普通不过的话,但在这个凌晨,却莫名地打动了我。我承认我是敏感的,甚至承认我是脆弱的。面对这世俗的、冰冷而强大的世界,我只独守自己内心那一小片温暖。我给汉樱留言说,借走了你的图片和这几个字。她也没睡,回复说你尽管哪去好了。
看见芦花
看见芦花,在安庆某湿地的夕阳里
一大片,它们摇曳并发出声音
在我到来之前,它们已经老去
没人在意你的姓氏。在一朵芦花面前
你不必谦卑,更无须自傲
你只须平静地走进它们
你沉重,它们就沉重;你轻飘,它们
就轻飘
看见芦花,在安庆某湿地的夕阳里
一大片,它们摇曳并发出声音
在我死去之后,它们又将重生
大约一刻钟吧,写完了,回头读了下,似乎不完全是我想要的,或者说,那一刻,我也不知道自己具体“想要什么”。这多少有些尴尬。就像在大街或广场上,你一回头,看见一个大美女,你的心怦怦跳,但你却说不好自己究竟想要干嘛呢?关机,睡觉,困意一瞬间就淹没了我。
大约睡了三分钟?或者五分钟?反正很浅,很短,蓦地就醒了。没有来由。要不怎么说诗人都是神经病呢。开灯,开机,重新写过,写成了爱情诗一首——
看见芦花
看见芦花
看见这世间最苍凉的事物,最轻飘的暖
或虚无
看见芦花
仿佛看见你年轻时的模样,转眼
就已白头
看见芦花
我就看见了你苍老的微笑,看见你唇角上
那浅浅的、寂静的温柔……
昨天清早一连写了三首诗,发在自媒体上,诗友简人留言说:“三天写一首吧,兄弟。”我回复他:“庸才三年写一首又如何?”
我曾经把写诗比成做爱:有感觉就做,没感觉就歇着。我认为这才是最健康、最道德的写作生态。你以为你把那玩意儿攒着,三年做一次的质量,会比鲁克在某一个激情的早晨连做三次或五次的质量就高吗?
我一向认为,诗写,应该成为一个诗人的日常,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它是你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不要抑制它,当然也无须刻意地去捣鼓它、折腾它。我有过一连两年几乎写不出诗来的时候,那真不是一般的窒息,我感觉整个生命都要枯萎了;当然,我也有过很多次一天写出几首甚至十几首的时候,那又是我生命里少有的节日或良辰。客观地说:井喷状态下写出的作品,普遍比”平时“要好,而且好得多。
我的爱好比较广泛,而且没有哪一种爱好是浅尝辄止。我不允许自己当”票友“,在任何领域都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活到30岁,而立之年,我才活明白,真正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究竟”要什么“。在银行点钞票打算盘,那不是我的爱好,绝对不是。所以我把父亲传给我的金饭碗扔了,南下北漂,开始了我的文化艺术流浪生涯。
直到今天,如果有人问我:假如余下的生命时光里你只能选择一个爱好,对,唯一的那个,会是啥?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
诗歌。
过去是,现在是,到死都是。
——它是我的另一个父亲,也是我的另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