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克散文:《得意与羞愧》

(2015-08-21 11:15:07)
标签:

书法

散文

得意与羞愧

人民大会堂

三笔字帖

分类: 散文随笔

得意与羞愧

 

我的书柜里有很多获奖证书,摞起来有两尺高,它们大多来自20年前,来自各种书法和诗歌比赛。它们都是我曾经的荣誉,后来也成了我的负担。数次搬家,我说都烧了吧,妻说别呀,留着给闺女看,到时候再给孙子看。我去。

那会儿20出头,热衷功名,总想通过各种比赛拿奖,来证明自己多有才、多能耐,好让那些瞧不起自己、不重用自己的孙子们看看。

记得第一次印名片,还是骑着自行车跑几十里地,到县印刷厂印的。工人师傅问,印单面还是双面啊?我说啥叫单面,啥叫双面?我去,那时候我有多单纯。出了印刷厂,骑一段就停下来,拿出名片看看——看看正面,再看看反面,哇,真TM好看!你问正面、反面都印得啥?喂,您这问题可真幼稚,你说能印啥呀?头衔呗!

那时候真年轻啊,精力旺盛得就像一头毛驴,没日没夜地写啊,练啊,投稿啊,光《中国教育报》《人民法院报》《金融时报》等中央级报纸的刊头题字剪报,我就收集了好几大本,废话,当然都是我题的。《中国青年报》“思想者”刊头题字,明明是我的手迹,署的却是别人的名,这是我剪报集里唯一作者不是“鲁文咏”的“小豆腐块”,为此我还耿耿于怀好多年。

在银行学校进修期间,应该是1993年吧,我在北京领取了国际书法大赛的特等奖,奖牌上印着鲜红的颁奖地址:人民大会堂,其实呢,不过是人民大会堂的西餐厅而已。奖牌装在一个精致的锦盒里,这让我颇犯踌躇:不打开,咋显摆呢?打开吧,又怕摔。后来我想出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打开放进书橱里,客人一来,隔着玻璃就能看到那最醒目的几个字——“特等奖”还算其次,心目中最看重的还是“人民大会堂”。我去。你知道世界上有一种最别致的死法不?叫嘚瑟死的。同学们来家里聚会,当然少不了啧啧啧。你啧啧啧就完了呗,又偏要上手去摸——奖牌上满月状的长城浮雕,就让一同学给摸掉了,害得我用各种胶水粘啊粘,心疼得差点都要哭了。

1993年,我的第一本书法专著《三笔字帖》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稿费3700多,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钱。心里那个美呀,连稿费单也不忘复印下来,留着——跟那些稿费来了不取,只为把稿费单压到办公桌玻璃板下显摆的同志相比,我的虚荣比他们一点都不少,只是多了现实和狡黠……

光阴荏苒,数十年如一日,辞职,下海,南下,北漂,为艺术流浪,为生活拼命,蓦然回头,不觉黯然:我怎么说老就老了呢?

前几日,福建女作家雨云兄从网上淘到了一本拙著《三笔字帖》,把封面和内页发到微博上,一共9张图,我只转了封面,写了百字感言。西泠印社著名书法篆刻家李莹波兄弟见了,留言四字:“求帖内页”,我那个窘啊,仿佛被人隔着裤子窥见了粉红色小裤衩一样难堪。

想起1999年末,第一次入川,去成都,参加“跨世纪星星诗歌奖”颁奖大会。返程火车上,我向诗友汗漫讨要诗集。汗漫犹豫再三,从包里拿出一本,红着脸说:“多年前出的,许多诗现在看来很不满意,早知道就不出了……”我当时只觉得他是谦虚,多年以后才深深理会了他那一刻的脸红。

高粱成熟,就是因为知道脸红啊!

时至初秋,草木潦草而透着苍凉。在这个微凉的中年的早晨,我怀想那个蹬着自行车赶几十里路去县城印名片的年轻人,怀想他的梦想,坚韧和不屈,也怀想他的虚荣,他的年轻气盛。

人生就是一株不断成长也逐渐衰老的高粱啊,总也这么一天,你会卸下所有骄傲,向大地低下头来……

                       2015.8.21.清晨,北京居竹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