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窗诗话(五)

(2011-01-09 17:18:12)
标签:

诗话

鲁克

文化

分类: 《鲁克评诗》及诗话

诗人都对写惯了的题材有一定的依赖性,跨过这个“依赖”的(吃老本)心理障碍,也就是突破了。其实任何真正触动你心魂的东西都是可以写的(注意我说的是“真正触动”,而不是为写而写),包括一阵冷不丁的风,风中一两片仅存的枯叶,枝头一只死蝉或一只沉默的乌鸦……能够拨动诗人心弦的事物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前提是你要乐于、勤于被它们拨动。

 

善于发现,是诗人区别于庸常人群的重要标志之一。优秀的诗人总是善于发现的,他们是茫茫人海中的哥伦布,那一双双“不一样的”眼睛,总是能够从庸常世物中为我们发现新大陆。

 

诗人最可怕的状态就是:对火热的生活和现实世界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热衷于对词语的把玩、对身体(尤其下半截)的自恋、对虚幻事物的痴迷……

 

诗与画是最相通的——画贵有诗情,诗贵有画意。真正的匠心恰恰应似“信手拈来”、不着痕迹。

 

越来越觉得诗不能长。其实《琵琶行》没有几个人背得下来,但《静夜思》三岁娃娃都倒背如流。短是一种更长。

 

长不难,短难;华丽不难,朴素难。喝水和饮酒,是两种需求,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诗写的道理其实跟这个一样。

 

吸收传统诗词的精华,最重要的不在音韵,而在意境,切不可斤斤计较于字词的押韵、工整,不然,思维易被禁锢,路子会越走越窄。

 

诗,翻译成另一个字,是“爱”;诗是减的艺术,一如小说是加的艺术;诗歌的叙事性是值得重视的,但不要把“诗歌的叙事性”和“叙事诗”等同起来。我曾经说过,再短的诗都要努力给出细节来,这是我从特稿写作中积累的经验。但诗歌的叙事一定要技巧、要节制——尤其要“诗意”,目下太多的诗歌写作者不警惕这一点,我说他们是“开着水龙头写诗”,这就要命了。旧体诗词的精髓,一定不要抛弃,譬如凝炼,譬如含蓄(蕴藉),那种“欲说还休”的美,在新诗创作里几乎绝迹了,这是很悲惨的事。新诗革命,革的肯定不应该是“诗意”、“诗境”的命。再过若干年,在我们身后,一定会有人比我们更清醒地看见我们这一代、几代所谓的现代诗人的浅薄与粗鄙。

 

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有个共同的特质,就是真。诗歌本应有着婴孩眼睛般的纯真和清澈,它甚至可以是稚气的、怯怯的;它了无世故,且透着小小的善良和暖意——而许多诗写者误把混沌当深度了。

 

诗人的任务就是拿自己的一颗真心去邂逅另外的人心,并与之碰撞,最终若幸运地产生了火花,才算完成了他(她)的诗歌对读者心灵的抵达——穿着厚厚盔甲甚至戴着面具,显然不是个明智的办法。

 

写诗和读诗不是作案和破案,能简单点,就简单点,别太复杂,别太绕。

 

生命苦短,转瞬即逝,越是美好的东西,往往越不长久。诗歌和摄影等姊妹艺术,干的本应是捕捉美、存储真、传递爱的活儿——任何与之相悖的东西,都是更短命的。

 

写诗其实很简单,就像唱歌——你不由自主哼唱起来,哪怕没有歌词只有曲调,那也是诗——没感觉、不想唱的时候,即便手拿歌词、曲谱,唱得也一定不动听。好歌都是用心唱的,而太多的歌者只使用嘴唇——诗写者也多有类似的误区。

 

(根据平日里给诗友们的回帖或点评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蒲公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