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安琪问

(2010-11-23 18:34:41)
标签:

北京

散文随笔

安琪

鲁克

纯文学

诗歌写作

知音体

特稿

分类: 散文随笔

鲁克你好!1999年4月咱们在江油诗会认识时你叫鲁文咏,什么时候摇身一变成了鲁克?近几年你主攻《知音》体文章并且积攒下较为丰裕的生活,但你的诗歌和书法也没落下,你是如何调整高雅和通俗文体的时差?作为同样放弃老家悠闲生活闯进北京的一员,你喜欢北京的生活吗?(安琪)

 

亲爱的安琪,我就是在那次江油诗会结束后不久辞去银行工作的,先南下、后北上,摸爬滚打,终于站直身子的时候,时光已无情地流逝了11年。

 

大家之所以爱拿“知音体”说事儿,是因为她确实有着流俗的一面。说实话,当初给《知音》、《家庭》类通俗期刊写稿,我也是惴惴不安的——这也是我不敢署真名而取了“鲁克”这个笔名的原因。但值得欣慰的是,许多年写下来,通俗的“鲁克”并没有让纯文学的“鲁文咏”蒙羞,而是相反。多年的纪实写作生涯,让我的笔离生活更近,离心脏、离血更近——面对多灾多难的底层人间,我常常一边书写一边泪流满面。

 

这些年来,在立足生存的基础上,我从来没有荒疏过纯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创作,但一连将近6年,我不曾投过一次诗歌稿件——不以发表为目的这一阶段,我的诗歌写作似乎更切近了血肉和骨骼。这让我很欣慰。也恰恰是纯文学尤其是诗歌的这点底子,让我在强手如林的特稿界有了一席之地。而特稿写作回报我的,除了高额的稿酬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对底层民生零距离接触后的阵痛和思索,这些经历,真的是花钱都买不来的。所以,纯文学圈的朋友,不管你们对特稿、对“知音体”如何鄙夷不屑,但鲁克不能;特稿界的同仁们,不管你们对纯文学尤其对诗歌(包括其期刊)多么失望,甚至忍不住骂娘,但鲁克不能——对纯文学、对诗歌、对特稿,我除了感恩,还是感恩,是她们,让我在冰冷而坚硬的别人的城市里活了下来。

 

安琪,说到书法,其实你看到的只是我近年来的创作了。对书法最痴迷的时光,是在我辞职之前,尤其是1995年拙著《三笔字帖》出版前后,那时候搞书法简直都快搞疯了,全国近百家报纸用过我的刊头题字,几乎所有的全国比赛和展览我都要参加,其中叫作“艾克发杯”的国际书法比赛我还得了金奖,领奖地点居然是在人民大会堂。那也是我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但辞职以后的近十年间,我几乎没再拿毛笔,一是因为忙于生计,二是我一度甚至买不起宣纸。近年重拾笔墨,却是另一种心境——吃过苦头的人,笔下、毫端自然少了浮华、多了沧桑,心里对生活、对世界,也少了怨尤,多了感恩。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失却疼痛与泪水元素的一切文学艺术产品都是赝品;关于诗歌写作,我一直告诫自己:别花哨,勿虚玄,就用最朴素的语言,书写你最真实的疼痛或感动。

 

这个世界,不管有多少寒冷和坚硬,但让你心疼和感动的事物总还是有的。就像偌大的北京城,那么拥挤,那么空旷,但它总有让你依恋的理由。来北京快10年了,我始终没有归属感,每到华灯初上,奔走在北京街头,望着那满眼的车灯和霓虹,我总会觉得孤单而恍惚:我这是在哪儿啊?北京,想说一句爱你,真的很不容易……

 

安琪,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如果满意,就微笑一下;不满意,就笑两下。天冷了,多保重。(鲁克,江苏连云港)

                                     2010.11.23黄昏,北京居竹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