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诗精鉴(19):和母亲坐公共汽车去看天安门

(2010-02-27 19:54:54)
标签:

好诗精鉴

高若虹

母亲

天安门

公共汽车

诗歌

诗评

鲁克

文化

分类: 《鲁克评诗》及诗话

和母亲坐公共汽车去看天安门

             高若虹

 

来北京打工的第五个年头

母亲从吕梁悄悄地来到北京

如一股风刮来的一粒黄沙

静静地落在我租住的门前

 

九十年代天安门刚刚开放

我带着六十五岁的母亲坐公共汽车

去登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天安门

我看着裹着小脚的母亲站在汽车里

我不敢叫北京口音给山西方言让个座

 

母亲在公共汽车里站着

站得像家门前那棵老槐树

我扶着母亲在越来越被

太阳照亮的公共汽车里站起

我其实不想让太阳照进来

照亮母亲的那大襟袄、黑纽襻

和满脸黄土沟壑的皱纹

 

不敢说话、不敢看人的母亲

用关节粗大的手

七沟八梁的手捏碎黄土梁的手

紧紧抓着横杆

望着玻璃窗外一闪一闪的

比窑洞、高粱、土豆好看许多的北京

 

母亲不敢登上天安门

不敢把鞋上的黄土带上天安门

习惯了弯腰除草捉虫收割的母亲

眼晕得不敢高高地往下看

最后还是从天安门走下来从下往上看了看

和母亲第一次坐公共汽车

窗外的一闪而过的北京拽得母亲的脖子

如风刮过高粱穗似地左摇右摆

 

十多年过去了,母亲已去世

我老觉得还和母亲土里土气地坐在

北京的公共汽车上

车厢里至今仍弥漫着母亲那一身温暖的棉花味

 

 

 

                   诗的故乡在胸膛

                           ——读高若虹《和母亲坐公共汽车去看天安门

                                    鲁克

 

高若虹的这首诗甚至是无须“解读”的——它没有一句是高深莫测的,通篇都是大白话,白得像唠家常,而且很土,甚至土得掉渣(部分诗句也稍嫌拉杂)。但阅读这样的诗,不经意地,你或许会读出泪水。

 

目下,诗坛有两股很不好的风气,一股是极度追求所谓“高蹈”,甚至鼓吹什么“神性写作”,语言晦涩艰深,笔下空洞无物,这类诗写者长期甚至毕生流连于象牙之塔、空中楼阁,满纸呓语“神话”,就是毫无人间烟火;另一股是力主颠覆经典,以丑为美,打着“口语”的幌子,而行口水甚至泔水之道,取材庸俗无聊、低级不堪,笔下无他物,全系下半身……

 

可不可以这样说,爱,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文学艺术赖以生存的根本?一个诗人,首先应该是个心怀爱意与暖意的人,他(她)对这个世界的爱,最直接地,应该在其对母亲的眼神里得到体现。

 

高若虹笔下的母亲,是唯一的,却又有着广泛的共性。她谦卑,善良,隐忍,对这个世界尤其是城里人的世界始终保持着一份小心翼翼的敬畏与仰望。而诗人,这个寄居城市而根在乡野的汉子、儿子,面对母亲的一举一动,无不心酸、心疼。而当这些原本“唯一”属于诗人的心酸与心疼,被诗人诗意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它的“共性”就瞬间得到了释放与张扬,这个“母亲”就不再是诗人一个人的母亲了,她甚至成了整个中国农村母亲的形象代表。

 

是的,越是唯一的(独特性),具体而形象的(细节与真实性),往往也是最具诗性的。

 

务虚飘渺、写得让人鬼皆费解不难,而平实朴素、写得让三年级的孩子和八十岁的老妪都懂、都觉得感动——难。而许多诗人、作家,写着写着,就把“朴素”这个母亲弄丢了。

 

这世间,没有比泥土更丰富的色彩(表,语言或形式);而一个人最温暖、最有力的部位,也不在拳头或臂膀,而在胸膛(里,意蕴与内涵)——那里是爱的源头,更是诗的故乡。作为一名专业诗人,或仅仅是一位诗歌爱好与写作者,咱们每写一首诗,能不能都在心底悄悄地问一问自己:你的诗里,是否有血的成分与颜色,泪的温度和光芒?

                                       2010.2.27午夜,北京居竹轩

 

推荐阅读:

反思与追问:诗歌算个什么东西?

 

[好诗精鉴]为本博的一个固定栏目,不定期地向读者推荐好诗,一诗一评或组诗综评,力求剖开诗心,祭献真纯。“不看名气,但选好诗”是这个栏目的选稿宗旨,恳望得到大家支持。请大家将自己的或看到的——感动、触动或震动过你的诗篇以留言或跟贴的形式推荐给我,我都将认真拜读,择优点评向网络和专业纸媒推介,并结集出版,向入选者寄赠样书。(请读者转贴时一并注明出处;请原作者见到本启事后将通信地址以留言形式告知。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