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情感梦想鲁克谈写作诗歌写作文化 |
分类: 《鲁克评诗》及诗话 |
3月11日夜晚,收到了陌生诗友“生命的痛处”的纸条,她对诗歌的虔诚与困惑,让我不禁感动——
十年了,每当有了提笔的冲动,内心都会发抖,因为我怕,怕如你《关于诗歌的反思与追问》里所说的一样,写成一些庸品,下品,脏了别人的眼睛。这十年来我连诗都不敢读,我怕拿起了就舍不得放下。你的才气让我敬佩,我认真而反复地读着你的文章,你让我认识的不仅是文字。前几天爱人把我学生时代的几段文字贴了上来,若你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指点一二,我会衷心的感谢。
生命的痛处诗选——
你让我千年的守侯
变成了一世的孤独
怎能忘
那阳光与鲜花织成的日子
怎能不去触摸
那个被叫着心的地方
我三生难愈的伤口
心被烧焦了
留下的
是堆死灰
你走远了
留下的
除了绝望
还是绝望
在这可怜的夜
我狂饮着
那破碎的孤独
一千次梦醒
又一千次告诉自己
转移爱的方向
可心
却变成了
一扇生锈的铁门
苍天啊
爱海无边
苦海无边
回头
却没有岸
北京鲁克跟贴——
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和支持。深深感谢!
你的诗有情有意,那份情愫是纯净而感人的。但是,就诗歌文本来说,还有许多不足。
一、语言和结构没有与散文拉开应有的距离。简单打个比方:诗歌是桥墩,启迪读者思索,引导他们飞跃,让他们与你一起完成“过桥”的活儿,才是聪明的;而散文是架一整座桥,盲人都能走过去了,那么诗歌的味道就淡而又淡了。(写作上多注意语言和你自己诗歌思维的跳跃性)
二、节制和浓缩。语言的高度凝炼,需要一个诗人毕生去追求。不要把话说完、说满,留给读者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简单的比喻:小说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诗歌就是删繁就简的“树干”——由一干而足以让人联想到大片枝叶甚至整座森林了。
三、在意象的营造上要下功夫、下深功夫,不能见锅说锅见碗说碗,要有象外之象、象外之意,否则就背离了诗歌的存在意义。
初学写作——或者是写了很久而自觉不得要领,那么就要沉下心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我该怎么做?能静下心来反思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有的“诗人”写了一辈子所谓“诗歌”,其实根本就没有真正找到写诗的门径,只徘徊在诗歌的心门之外了。
首先,要多看些有关诗歌写作的书,慢慢用心体会,同时多读读别人的优秀诗歌作品,借鉴与吸收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有些优秀诗歌因为其先锋性等特质,你目前读来可能不是很喜欢,但是它们,可能恰恰是你目前欠缺的营养,要像吃药一样把它们接受、吸收——当然这需要内行者的指导和自己的领悟与鉴别,诸如“下本身”的那些东西,是不必看更不必学的,过于口水化的所谓“口语诗”也最好敬而远之——那些东西太容易上手,而上手以后想丢掉就难了。
今晚还有其他写作,就说这些好吗?
祝福你和你的诗歌写作!你行的!只要有颗真正的诗歌的心,谁都可以成为诗人!
请大家参阅:关于诗歌的反思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