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回眸(38):质疑“教而优则仕”
(2016-06-04 09:28:46)
质疑“教而优则仕”
近年来,在教育界存在着“教而优则仕”的现象,不少在教育教学中颇有造诣、很有发展前途的教师,都被“重用”走上了行政岗位,或做了校长,或当了主任,都逐渐脱离了原来的教学岗位。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很值得商榷。
首先,让优秀教师当“官”,会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影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一名教师从初出茅庐到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至少需要七八年时间,好不容易成了学科带头人,正要大展鸿图之时,却把他们调整到行政岗位,对教育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再说,“术业有专攻”,教而优者不一定仕而优,让积累了一定教育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领域有广阔发展空间的骨干教师从事教育行政管理,不一定就那么得心应手。有一些教学骨干从事行政工作后,没有了在教师岗位上的成就感,就是一个证明。
其次,让优秀教师当“官”,会带来观念上的误导,影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而优则仕”的情况一再出现,会使部分骨干教师把能否当“官”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去追求,但教育上的“官员”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没有走上行政岗位的骨干教师可能会产生失落感,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而其他教师也可能把成为骨干教师作为提升的跳板,从而千方百计地为成为骨干教师做“准备”。这种急功近利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重用”优秀教师不一定非要给个“官”当,对那些在教书育人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教师和贡献突出的教学骨干,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爱护他们,把他们的教育教学特长发挥好,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获得更大的成就。这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研究环境,让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鱼得水,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二是要在生活上体贴他们,关心他们,在评优晋级、住房福利等方面向他们倾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充满快乐地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这比单纯的“教而优则仕”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发表于《联合日报》2003年9月30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