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传统节日教育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分类: 教育随笔 |
实施传统节日教育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中学生对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不多,对传统节日风俗更是知之甚少,但对像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洋”节却耳熟能详。为改变这种尴尬的现象,充分挖掘各种传统节日蕴涵的教育资源,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我校从2007年起启动了“传统节日教育”项目,主要措施有三:
1、设置展板,强化宣传
学校以贴近学生生活和兼顾学生年龄特点为前提,精选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六大传统节日,分别赋予不同节日主题,如确定清明节主题为“感念先人,畅想未来”、端午节主题为“爱国进取,明理诚信”,重阳节主题为“感恩父母,尊老爱老”等,由政教处负责制作出若干有关传统节日由来及内涵方面内容的展板,摆放在校园道路两侧,供同学们学习;团委和学生会则根据学校确立的传统节日主题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做足宣传发动文章。
2、主题教育,四大方面
传统节日主题教育主要通过做、讲、吟、写来开展。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清明节开展“为亲人点一支香,为烈士做一朵花”活动;端午节让学生做一个“端午香囊”,包一串“端午香粽”,演一回“端午传说”;重阳节发动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对父母说一句温暖的话、向父母表一个决心、给父母做一张贺卡、送父母自制的一个礼物,给父母做一道菜;春节开展“过中国年”活动,让学生在抄写春联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气氛。
讲就是开展演讲比赛。每个传统节日到来时,都组织演讲比赛,以此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如2015年清明节,开展了“站在先人墓前”的演讲比赛,经过层层选拔胜出的十位选手,用自己饱满的感情和精彩的表现,深深感染着全体同学,让同学们不忘祖先,铭记历史。
吟就是吟诵名家名作。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文赋,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学生选择各个节日中古代文人留下的优美诗词和文章,反复吟诵,体会作者的情感、诗句的美妙、中华文化的魅力。
写就是写作。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充分占有素材,然后写一写家乡过节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节日饮食特色以及节日食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3、实践基地,深化教育
学校将临朐县博物馆、城关社区敬老院、临朐烈士纪念馆、华兴超市等多家单位确定为学生实践基地。为更真切地了解各种传统节日,经常组织同学们到博物馆参观学习,请博物馆有关人员讲解各种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元宵节,学生参加华兴超市举办的有奖猜谜活动,在谜阵中穿梭,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清明节去烈士陵园祭扫革命先烈,重温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激发爱国热情;重阳节,学生去敬老院,给老人表演文艺节目,帮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送上重阳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