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人文读本》摘录

(2015-11-24 07:28:09)
分类: 读书荐书

《教师人文读本》摘录

《教师人文读本》,刘念、黄涌编,青岛出版社20117月第1版,定价:298

《教师人文读本》摘录

    由刘念和黄涌编著的《教师人文读本》是专为提高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而精心编选的一部人文读本,荟萃了四十篇名家经典之作。这些中外大家之作分五个专辑,如“一代良师”荟萃了费孝通、傅斯年、启功、季羡林、汪曾祺、钱理群、杨振宁、陈平原八位大家回忆不同时代老师的文章;“教师的任务”精选了古罗马昆提连、德国培斯塔洛奇、英国斯宾塞、美国爱因斯坦、英国李约瑟、古希腊柏拉图、英国怀特海、美国杜威关于教育和教师问题的经典论述;“美从何处寻”包括着宗白华、朱光潜、傅雷、黄永玉、刘海粟、熊秉明、陈从周、台静农等论“美”的精彩篇章……,这些作品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艺术修养、教师的思想观和人生观等诸方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对广大教师进行精神滋养和导引。

    一、启功《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怀念陈垣先生》摘录

    陈垣“上课须知”

    1、教一班中学生与在私塾屋里教几个孩子不同,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

    2、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

    3、以鼓励夸奖为主。不好的学生,包括淘气的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

    4、不要发脾气。你发一次,即使有效,以后再有更坏的事件发生,又怎么发更大的脾气?万一发了脾气之后无效,又怎么下场?你还年轻,但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

    5、教一课书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

    6、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改多了他们也不看。要改重要的关键处。

    7、要有教课日记。自己和学生有某些优缺点,都记下来,包括作文中的问题记下以备比较。

    8、发作文时,要举例讲解。缺点尽量在堂下个别谈;缺点改好了,有所进步的,尽量在堂上表扬。

    9、要疏通课堂空气,你总在台上坐着,学生总在台下听着,成了套子。学生打哈欠,或者在抄别人的作业,或看小说,你讲得多么用力也是白费。不但作文课要在学生座位行间走走,讲课时,写了板书之后也可下台看看。既回头看看自己板书的效果如何,也看看学生会记不会记。有不会写的或写错了的字,在他们座位上给他们指点,对于被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旁边的人也会感觉兴趣,不怕来问了。

    二、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
    寂寞不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寂寞有助于深思,有助于想象。“我有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中得来的。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的。”他的四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实的。

    寂寞是一种境界,一种很美的境界。沈先生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样,鸭窠围也是这样。静中有动,静中有人。沈先生擅长用一些颜色、一些声音来描绘这种安静的诗意。在这方面,他在近代散文作家中可称圣手。

    ……

    寂寞安静,是艺术创作所必需的气质。一个热衷于利禄、心气浮躁的人,是不能接近自然,也不能接近生活的。沈先生“习静”的方法是写字。在昆明,有一阵,他常常用毛笔在竹纸书写的两句诗是“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我就是从他常常书写的这两句诗(当然不止这两句)里解悟到应该怎样用少量文字描写一种安静而活泼,充满生气的“人境”的。

    ……

    沈先生是个感情丰富的人,非常容易动情,非常容易受感动(一个艺术家若不比常人更为善感,是不成的)。他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着,用一颗蔼然仁者之心爱着。

    三、钱理群《王瑶怎样当北大教授》摘录

    王瑶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找到我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受到极大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比王先生年轻。其实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这背后有一个人生哲理,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用玩笑式的幽默表达出来,就具有冲击力。

    ……

    他的指导方法也很特别,我把它概括为“平时放任不管,关键时刻点醒你”。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以后就不管了,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而且关照你平常少到他那儿去。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是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一种生命的沉潜状态,在淡泊名利、不急不躁的沉稳心态下,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作,慢悠悠地做学问,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王瑶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

    但是在关键时候他点醒你。他平常不轻易点,一点就让你终生难忘;他点到即止,醒不醒,要看你的悟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