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眸(29):中小学教师培训不能“天方夜谭”

(2015-09-21 16:01:5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中小学教师培训不能“天方夜谭”
回眸(29):中小学教师培训不能“天方夜谭”
    综观现今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培训是与教育实际相脱节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设置与当前的教育实际相距太远。很多地区的教师培训是由高校承担的,但高校教师往往是自说自话,即自己研究哪一方面,就大讲特讲哪一方面的内容,根本没有考虑是否适合当今的基础教育实际,而且讲授的多是纯理论性的东西,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够。有的高校教师的授课内容陈旧,存在糊弄中小学教师的现象。二是教育过程死板教条,难以激发中小学教师的兴趣。我参加过很多次教育培训,授课教师实行的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几个小时在台上滔滔不绝,而台下的听课者往往是昏昏欲睡,或者台上大声讲,台下小声讲。无奈,为了维护培训的纪律,只好搬出“点名”和派设“巡视员”的办法,来维持培训场所的秩序。
    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搞好基础教育的前提,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培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而教师培训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切合教育的实际,在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功夫,使得中小学教师乐于参加培训。
    最近,我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专门为山东潍坊市举办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培训班,感觉华师大在教师培训方面做得就非常好。
    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华师大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反复商量,制订出了符合高中新课改的教学计划,既有高校教师对多元智能理论等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授,也有中小学著名教师关于教育实践的经验介绍,还有对国外实行学分制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详细阐述,真正让高中教育干部和教师大开眼界。 
    其次,在培训的具体实施上,他们实行“三模块”教育法,把整个培训分成三部分:一是课堂讲授,由全国知名学者给学员们介绍基础教育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二是学员研讨;三是教育考察。三个模块相互交叉,在学习两到三天后就进行一次学员研讨,分小组就教育热点和高中新课改的困惑进行专题探究,各小组汇总研讨情况后,举行全班研讨。教育考察也是穿插在培训过程中,学校组织全体学员到上海大同中学、闵行中学等全国知名中学参观考察,一方面听取校长的经验介绍,和校长面对面就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交换意见;另一方面,实地观摩名校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而且体现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参加培训的教师能不喜欢吗?况且,在培训过程中,他们特别重视学员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培训结束时,华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给学员下发了调查表,要求学员对每位授课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还有专门的培训建议纸,要求学员把自己的好建议留下来,为以后进行类似的培训提供经验。
    我以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就要像华师大搞的教师培训那样,多和基层学校联系,多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力求培训的内容适合教育实际,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只有这样,教师培训也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
                            (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41012日第7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