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的教育思想

1、在中国,破坏个性的最大势力是家庭。中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教他如何做父母的好孩子,而不是做一个独立的人。
2、在专制制度下,中国人只需服从、不要负责,就像满街的狗一样,“不负责任地活着,自然没有活着的生趣。”在这种文化传统的熏陶下,中国人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往往斗争过分、手段过度。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把读书当作官场的敲门砖,把做官当作敛财的手段。至于社会进步、民族前途、国家利益,都可以置之脑后。
3、读书也只是一种路径,一种手段,一种资助,并不是一种目的,因为书是供我们研究的材料,或者是别人研究的成果,也是我们做研究的工具。我们为扩张知识,因而扩张能力,然后借读书为法子,并不是为读书而读书。
4、“教育之整顿,学风之改善,其关键皆自上而下,都不是自下而上”。学生大多数都是好的;政府只有“把教育部建设成一个有技术能力的官厅”,并选择有人品、有见识、有资望的人去当大学校长和教育厅长、教育局长,才能把学校办好。
5、要把历史教科书当作公民教材,“借历史事件做榜样,启发爱国心、民族向上心、民族不屈性”。在编写历史教材时,不能说谎,不能欺骗学生。他举例说,对于中国的“四大发明”,应当大书特书。但如果以为它们的价值“与发明蒸汽机相等,则近于妄”。他说:“爱国者不必言过其实,只说实话,即足以达到它的目的。”如果是无中生有,那就只能“培养国民的夸大狂”。因此“我们应该借历史锻炼国民的自重心(不是自大心),启发强固的民族意识,以便准备为国家之独立与自由而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借历史陶冶文化大同思想,使中国人为世界文化之继承者、促进者。”
6、要办好一所学校,第一,面对教师们“衣食无着”的困境,政府要尽快调整教职员的待遇,否则就是没有尽到责任。第二,为了不至于误人子弟,学校应该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第三,学校要有合理的纪律,否则就会风潮不断。第四,学校要有良好的学风,其中“包括自由的思想,规律的行动,求学的志愿,求真的信心,师生相爱的诚意,爱校爱国爱人民的愿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