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启明之星——梁启超传》
《启明之星——梁启超传》,叶曙明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年8月第1版,定价:25元

梁启超(1873-1929)——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影响历史进程的启蒙思想家,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新民体”,三千年大变局中的一颗启明巨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梁启超”。也许他有着谦谦儒者的雍容,也许他有着革命者的激情,也许他像阴谋家一样充满机心,也许他只是一个向着阳光奔跑的顽童。所以赞他的人,把他捧到九天之上,玉皇大帝给他敬酒;骂他的人,把他贬到十八层地狱,让阎王爷派他去挖煤。但梁启超从不受外界臧否的影响,说他善变也罢,说他反动也罢,称他“梁师”也行,叫他“梁狗”也随便,该保皇时就保皇,该共和时就共和,可合作时仇敌也合作,不可合作时尊师也分手。当风独立,我做我事。他留下了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让后人要花上比他一生长百倍的时间,去慢慢消化。
梁启超最难得的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很容易受人骗,很容易受人鼓动,很容易头脑发热,但从不会搞阴谋诡计,不会害人。他总是以好意去揣测别人,心地善良,目光如童子般清澈,所以经常碰壁。甚至到最后被医生割错了肾脏,他还替医生辩白。让人想起鲁迅那个关于韬略的著名比喻,梁启超就像一座敞开大门的仓库,外面竖着一面大旗,大书道:“内无武器,来去自由!”里面有几支笔、几本书,果然一目了然。这样的人,在这个物欲横流、功利至上的世界上,已成珍稀品矣。
梁启超写文章,以快著称,手不停挥,文不加点,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而且文思一来,废寝忘食。从他自己留下的文字中,经常可见这样的记述:“夜作《国会期限问题》一篇二千言,十二时成,一时就榻,三时成寐。”“昨夕彻夜成《国民筹还国债问题》,凡七千余言,是日午前八时始就榻。”北京举行戴东原生日二百周年纪念活动时,梁启超左手一支烟,右手一支笔,伏案一昼夜,写出《戴东原先生传》,又用34个小时,不眠不休写出《戴东原哲学》,令人无不啧啧称奇。他著述极丰,有人计算过,他的文章达一千四百余万字,平均每月三万字,持续了四十年之久!
梁启超非常注重做人。自孔孟以降,所有古圣先贤的学问,都是在教人如何做人。他在《为学与做人》一文中自问自答:“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径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梁启超说,做人必须具备知、仁、勇“三达德”。教育应分知育、情育、意育三者。知育要教人不惑,情育要教人不忧,意育要教人不惧。也可以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梁启超严厉批评现代的学校教育,“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却是一点儿也没有。这种‘贩卖知识杂货店’的教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