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琐记(2)

旧历的新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年,年夜饭、鞭炮、祭拜一如既往,尽管小区贴出通知不让放鞭炮、不让烧纸,但几千年的传统岂是一纸禁令就能禁绝的?除夕夜,鞭炮一直不绝,依据传统的祭拜依然如旧,这就是传统的力量。初一拜年,也是一切入仪,虽然节奏快了,但环节不能少,该到的人家必须到,中华民族敬老的习俗还是应该好好传承下去。
初一下午围绕滨河公园转了一圈,身上微微发热,孩子已经受不了,嚷累嚷热,不断鼓励下,好不容易才走回家。因为多年步行上下班,我的体力尚好,走几里路是很轻易的事情。
初二初三是走亲戚的日子。初二去岳父家,接待了几拨拜年者,闹闹哄哄,身心俱疲。这一日遇到的,无论老少,皆沉迷手机游戏或微信中,独我讪讪然,不知所措,甚至在饭桌上年轻人依然头不抬目不斜玩着手机抢红包,让我深感大大落后于时代,当然,也感叹手机正在毁掉中国人的创造力。全体沉迷手机的景象,不是我喜欢的,我只能早退,匆匆告别亲戚返家,步行回到家中才下午2时多一点。
初三去蒋峪赵家峪看望舅舅,由于离得远,交通不便,每年去一次。我三舅早年去世,大舅77岁那年离世,如今还有二舅、四舅、五舅、六舅在世,二舅今年91岁,是该村目前最长寿的老人,数第二位的是我的四舅,我五舅数第三位,他们家族长寿人很多,我姥爷是93岁去世的。舅舅对人特别亲切,都是常年在田间劳作之人,特别诚恳实在。今年得知五舅生病躺在床上,额外买了礼物去看望,五妗子前年脑血栓病发,行动不便,对五舅打击很大,去年五舅也病卧在床,让人很是心酸。老伴老伴,老来有伴是幸福的。五舅和五妗子的现状,很是堪忧。中午在四舅家吃饭,话题也一直围绕着五舅家的情况。下午2时多就返回了县城。4时,外甥来,告知大姐也生病了,心情更是郁闷。亲人们好好的,是我最大的心愿。
随着年龄增长,心理变得很脆弱,不独亲友生病,会沉闷,看影视剧读书遇到一些情节,也会沉浸其中。腊月三十看中央台梦想星搭档那些听障儿童的遭遇,就让我泪流满面;正月初二看山东台网络春晚在红其拉甫哨所的山东战士与父母相见的场面,也让我热泪盈眶。心变得软了很多,经历了不少人生沧桑,这也许是必然的。
有空闲时间,一直阅读《中国哲学简史》,读得很艰难。年轻时候,没有读这本书,如今还账,还真的不那么容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