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读过的书(11):《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晋)陶潜作,诗文集。鲁迅有多种版本,包括“袖珍本”、“影宋本”等。“影宋本”后来赠予好友许寿裳。鲁迅屡屡称引陶诗陶文。
《热风·(随感录)五十八》说“人心很古”反对革新的国民现象,鲁迅讽刺道:“在现存的旧民族中,最合中国式理想的,总要推锡兰岛的Vedda族(过着狩猎生活的当地土著)。它们和外界毫无交涉,也不受别民族的影响,还是原始的状态,真不愧所谓‘羲皇上人’”。这里的“羲皇上人”就出自陶集《与子俨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华盖集续编·纪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说:“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这里的陶诗,就在《陶渊明集》中。
《书信·320513致增田涉》中说:“迄今为日本所介绍的中国文章,大抵是较轻松易懂的东西;坚实而有趣的作品,如陶潜的《闲情赋》之类,一点也没有译。”这是增田涉主编《世界幽默全集》之《中国篇》时,鲁迅给他的意见。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陶渊明《闲情赋》评价之高。
对陶渊明最有名的评价,见于《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至九)》:“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面,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阿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我每见今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