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新时期蚕食灵魂的精神鸦片》摘录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9期发表了旅美学者汤伟撰写的文章《手机是新时期蚕食灵魂的精神鸦片》一文,让我感慨万千,摘录如下:
当代人类正在吸食着新的精神鸦片——手机。你只要出行乘坐地铁,可以看到90%的人在低头看手机;甚至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人们也会抓紧时间看上一会,还不停发出笑声。有人在路上絮絮叨叨,你以为他会找你谈话或者在自言自语,其实他在手机上;有的走路过马路低头看手机,导致被撞身亡。跟很多朋友一起聚会,各人都在忙着自拍、刷屏,根本心不在焉。更有甚者,住在不同房间的家人也是手机短信或者微信联系。夫妻之间懒得交流,懒得倾听,各自忙着玩手机的大有人在,相信以后统计人们离婚的原因时婚外情已经让位于手机。
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今日的智能手机与当初的鸦片一样,正在蚕食着我们的灵魂。
美国研究人员指出,人类生活越来越安逸,懒得动脑袋,令人变得越来越蠢。……躺着、坐着,只用一根手指拨动方寸银屏,会令智力基因变异,人将变得越来越无用,以致人类将越来越蠢。……信息的加速一定会带来内容的肤浅化,更多的交流意味着更少的意义。
美国社会的许多有识之士在呼吁:面临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技术,一定要在人的本能与技术之间筑起一道藩篱;否则,必然带来无穷后患和本性的迷失。
《最愚蠢的一代》的作者鲍尔莱因认为:每个人在年轻时都应该多读书,学习更多的知识。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庞大,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书本扮演的是一种精神性的角色。首先,读书训练你的记忆力。……第二,读书锻炼你的想象力。没有图像,没有视频,你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这些角色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读书,你有什么可以作为替代呢?哲学、政治、小说,你必须通过读书才能消化。如果要达到某种境界,没有捷径可寻。就知识而言,书本仍然是第一媒介。但是如果另一方的力量太强大了——数字技术与青年能量的合力,正把人类拉入一个黑暗和无知的时代。
美国人喜欢读书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从小开始,他们就几乎是每二、三天就要读完一本书。在美国出生的孩子,是伴着书本一起成长起来的。……美国高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哈佛大学的本科生阅读量大得惊人,在校本科生每周平均阅读量高达300页左右,部分文科专业甚至达到600页。
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成年人均阅读量为4、77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及以色列的60本,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这未免让人十分担忧,因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