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舌(12)

读《中小学管理》杂志发表的米桂山老师《怎样才能比较全面、深入、具体地了解教师的工作》一文,颇有感慨。如今的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了解有多少,我不敢断言,但不容忽视的是多数校长乃“脱产”干部,不给学生代课,远离课堂教学,尽管也听听课、评评课,但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总给人隔靴搔痒之感。更何况,不少学校办公楼和教学楼分置,管理者高高在上,不乏只是坐在办公室听听汇报,一周一次开会发发指示的管理者。在普遍以行政手段作为主要管理手段的当下,与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走得近,经常去汇报工作的听话教师自然满足了管理者的官欲,被奉为好老师,而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教师鲜有时间和精力去搞歪门邪道,往往被管理者忽略,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不胜枚举,由此带来学校工作的被动局面可想而知。
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是学校工作的灵魂,而教育的育人特性又决定了只有调动起所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进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这要求管理者要放低身段,到教师中,到学生中,到课堂上,与教师、学生真心交流,耐心沟通,全面、深入、具体地了解每位教师的特点,用人所长,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不必否认,不少教学能力强、教学技艺高、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都是很有个性,也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的,有的不善交际,寡言少语,有的富有才华,恃才傲物,有的诙谐幽默,玩世不恭,既不与管理者亲近,也不对管理者的胃口,但管理者不能因为教师的个性,就疏远他们,压制他们。而应该积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器重他们的才华,点燃他们的激情,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大舞台上充分施展特长,创出一流的业绩。为此,要求管理者要有大胸怀,如蔡元培那样“兼容并包”,为教师们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诚如是,则教育幸甚,教师幸甚,学生幸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