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础新课程改革中的重头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好,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高,必然会极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平时的课堂调研中,笔者发现热热闹闹的课堂合作学习背后,也隐藏着扼杀学生独立思考的隐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了优秀生的“一言堂”。在课堂上,一些学生过分盲从优秀生的观点,使自己游离于“合作”之外。学生的从众心理使得部分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惟优秀生马首是瞻,优秀生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而部分教师过多让优秀生展示合作成果的做法,也在客观上使得那些基础较差或者性格腼腆的学生失去了锻炼自身思维品质的机会。于是,我们在课堂上就经常看到所谓的合作就是几个优秀生在侃侃而谈,其他学生或者人云亦云,一味盲从;或者做其它事情,干脆就不参与“合作”。
二是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的不完整。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事先给每个小组都设定好了一个议题,这就使得学生缺乏对其它议题的深入思考。加之,学生都非常重视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往往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注意力倾听其他小组学生的讨论结果,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低下,极易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如何解决这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两个突出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情,从细节入手,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强化预习指导。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盲从优秀生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搞好预习,对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内心无数。要知道,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独立自学为基础的,学生只有通过充分自学,才会对每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时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敢说敢辩。为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妨提前几天将预习学案发给学生,并在讲授新课前一天,随机抽查学生的预习成效,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的预习学案重点检查,督促每位学生都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带着问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抽签决定展示人。在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上,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在教室里来回巡视,随时督促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成果展示时,采取固定小组成员、抽签决定发言人的办法,把每个小组成员的名字都写在一张硬纸板上,放在一个大信封中。学生小组合作需要交流时,就通过随机抽签的办法,抽取每个小组的发言人,这样,既可以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思考,也避免了合作学习成为优秀生“一言堂”的弊端。
小组相互评议合作学习的成果。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缺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之后,应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各个小组相互评议合作的成果,如果有小组对展示的成果存在异议,可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辩论,促使学生关注其它小组的讨论议题,确保不留下知识缺憾。
综合评价合作学习成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既重视整体,也重视个人。通过每周评选优胜合作学习小组和合作学习先进个人、合作学习进步个人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调整坡度,搭建弱势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安全平台。具体而言,一是合理设定学习小组,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互补,每个小组都按照模块考试成绩和行为规范总评分为A、B、C三层,每个小组总体水平都差不多,这样,才便于合作和竞争;二是设定合理的问题,每一个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都精心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三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愿意参与合作、嫉妒心理强不想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乐于参与合作学习。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环节,由于是随机让学生做发言人,发言肯定良莠不齐,教师一定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对每个学生都满怀期待,不能伤害那些弱势生的自尊心。二是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要对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拓清思维上的误区,切忌让学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陷入知识的盲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