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3-09-01 09:20:1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

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今年秋季,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将在高中阶段实行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准备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曾深入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参观学习,在考察和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少学校存在着“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或者存在着为新课程改革而搞的形式主义,现择出几个具体问题加以说明,以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其一,借口新课程改革走极端
    在我们考察的几个学校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全盘否定传统教育教学的现象,比如,讲究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师生关系的平等,就让教师一切都顺着学生,让教师当“甩手先生”,推行“放羊式”教学;比如,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就放松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推行多样化评价学生的办法,就放弃考试,不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单元测试,以致个别学生连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搞不清楚等等,都是对新课程改革的误解。
    其实,任何一项改革都有继承性,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升华和发展。推行新课程改革同样需要弘扬传统教育教学中的优秀理念,需要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为了追求新奇,就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从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其中的精华部分仍然是新课改必须要继承的,比如传统的讲授法就很适合那些抽象概念的讲述,那种全盘否定传统教育教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必须加以改正。
    其二,“假问题”充斥课堂
    在我们所听的模式课中,大多数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问次数都很多,学生回答也很积极,整个课堂气氛不可谓不活跃。但仔细分析起来,教师提出的问题思维含量太低,多是一些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的“是什么”的问题,或者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来,师生问答热热闹闹,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涉及到了。但实际上,热闹过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少提升。
    新课程改革重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堂提问应该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一些揭示教材中隐性知识的问题,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的深度,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是要设置那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山东潍坊市教育局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这给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教师不妨重点提问那些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而不应该把精力和时间消耗在“是”或“不是”之类没有思维深度的提问上。
    其三,师生互动存在“三过”现象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开展教学活动。为此,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花样繁多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小组讨论、知识抢答、观点辩论、情景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运用了幻灯片、多媒体放映等先进教学手段,真正使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化,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但也应该看到,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握好活动的“度”,存在着“三过”现象,即在短短四十分钟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感受的视听画面过杂。这种“三过”现象,一方面,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学生疲于应付各种活动,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坚持适度原则,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那样的话,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来意义了。
    其四,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师教”为主
    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可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依然有很多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的全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基本的模式,一节课的内容教师都尽量讲得清楚明白,学生根本不需要思考了,只是被动地记忆就行了,而且把教学环节搞得相当严密,学生根本就没有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怎么能够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人的理念?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适当“留白”,让学生自己真正“自主、探究”。具体说,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具体实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解决一些教学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完全能理解的知识,应尽量不讲;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对那些需要分析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等方法加以解决。在作业布置上,也不妨“留白”,把一些课堂教学中没能解决的疑点,留给学生课下去思考、去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把课堂变成学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和思维余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教师则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环节的策划者和调控者,当好导演,真正让学生把“戏”演足演好。
    (发表于《青年教师》2004年第8期,发表时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