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隽谈怎样在应试教育重压下保护孩子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随笔 |
作者:刘维隽
一是把孩子的分数当拉丁文,干脆看不懂,不论多少都不在意。众所周知,用分数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真是相当弱智的。孩子正值发展期,就比如咱家后花园的柿子树,眼下果子又小又青,看起来一点没胃口,再等一两个月,果子变成大而艳橙,谁吃谁叫好。看果子都要用发展眼光,何况孩子。笔者一初中同学当时看了绝对不是好学生,同学瞧不起,老师不待见,上课就偷看小说,下课就跳舞唱歌,有空就用塑料绳织网兜、用棉线织袜子、用麻绳织渔网……她那双手和脑子从不闲着,她现在的成就超过了我们当时全级部所有的同学,很可能她那动手能力和广泛兴趣和大量阅读造就了她如今的全面高质量人生。所以,什么时候都不能给孩子下定论啊,哪怕分数差、 家长被老师召见、家长会上挨批,都要坚定自信:俺孩子还在发展呢,将来错不了。
二是给孩子供应大量课外读物,要保证孩子每天每天都有书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给他弄什么书,孩子读得多了自有判断,只要家教妥当,别怕坏书教坏孩子。所谓看歪书坏了性情只发生在家教缺失的孩子身上。
三是智慧地对付弱智作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作者尹建莉用的法子在笔者看来是可行的:家长模仿孩子的笔迹写作业,让孩子去阅读,去睡眠,去发展课余兴趣——拉二胡。她的这一做法很成功,既没被老师发现,孩子也各项成功。这么做的坏处是让家长太受累,不妨试试:全体家长串联起来,共同抵制弱智作业,罢写重复性作业。法不责众,大家都这么做,老师校长还能怎样?何况许多老师校长也是不满应试制度的。
四是每星期让孩子休息一到两天。据研究,学生在课堂上听讲只能学到5%的知识,其余95%都是无用功,真可惜啊。我给出个“损招”:开学伊始就告诉老师俺孩子睡眠不好,每星期必须有两天不上学在家休息,不然学业就维持不下去。你放心,每周两天不上学的孩子保险比全周上学的又健康,又开心,又成绩好。为什么呢?在家自由自在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想怎么动手就怎么动,孩子健康好,阅读量大、智力开发得好,应付学校考试绝对没问题,只需考前突击一下就行。我一家三代有成功经验,就只看各位能不能有勇气走这条路了。只需想想自己好好的亲宝贝给应试教育害得抑郁症、腰背驼、近视眼、无创意、毕业即失业,您那勇气自会胆边腾升。
五是让孩子有广泛兴趣,弹钢琴未尝不可,只是多数孩子难以坚持终生。最好的兴趣是孩子能维持终生的兴趣,比如学唱歌就能持续终生,到七十岁还能上台表演呢。即使不表演在家唱给自己听也是很美的,唱歌需要深呼吸,人体氧气充盈何其美哉不言而喻,亚历山大技巧人体保健学的主攻方向就是呼吸。唱歌给身体供氧又有优美旋律相伴,你想不快乐都不行。其它兴趣还有书法、绘画、写作(罗琳的童年爱好就是八岁开始写剧本跟妹妹一起排练着玩),这些是让孩子心静神安的爱好,可以维持终生。还有行走,最简单易行,是很好的供氧运动。笔者不建议让孩子跑步,跑步如果路不平、鞋不好,很易损伤膝盖。太极、游泳也是好运动。总之有那么三五个文体艺术爱好就能让孩子乐观开朗活泼,足以抵挡人生随时有可能袭来的低谷与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