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碎思

(2013-04-07 10:53:06)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手涂鸦

清明碎思

清明碎思

    这个清明节,因为父亲在县城,需要照顾,我没有回老家,没有去上坟,但逝去亲人的容貌不时在脑海里翻腾,慈祥的奶奶,亲爱的三哥,都是我时时会想起的,对母亲,想的不多,从小就没有享受到多少的母爱,母亲去世后,也很少能够想起她。亲情的厚薄是与日常生活中相处的时间长短和温暖程度相一致的。从记事起就给奶奶“通腿”,晚上陪伴丧夫多年的奶奶,虽然奶奶故去37年,她的影像在我心中依然那么清晰;读初中后,深得已经上了大学的三哥的教诲和帮助,三哥穿旧的衣服都会成为我的“新衣”,三哥去世12年且葬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但对他的思念却没有丝毫的减弱。我一直以为,清明给人们提供了祭扫亲人墓,缅怀亲人情的机会,能不能亲到墓前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底的怀想,是真真切切对亲人的那份怀念。

 

    总感觉,父亲这一辈虽受了很多的磨难,但生育了多位子女,生病时总有人床前伺候,年老时总有人跟前尽孝,终归是幸福的。到我这一代,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遇到生病住院、年老体弱的时光,孩子要工作,要照顾自己的家庭,岂能分身时时侍奉在侧?今天的物质生活确实有了改善,精神上的抚慰却不尽人意,且不说亲情的逐渐淡漠,即使亲情浓烈,一个孩子也很难照顾到父辈的四位老人,“养儿防老”的传统注定是要被打破了,这是社会的幸与不幸,谁人能真正说情呢?

 

    前些天给学生讲“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谈到丧俗的变化,顺便给学生做了一些移风易俗的教育,我对学生说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死如灯灭,没有必要大操大办,还是赶紧送到火葬场火化,骨灰或保留尽快入土为安,或不保留尽快撒到田地或河海,虽然悲伤是不可避免的,但生活在继续,活着的人实在没有必要纠结于过去之中,好好活着,活出精彩,就是对逝去亲人最好的怀念!真不希望那落后、迷信、折腾人的传统丧俗再继续,真不希望活着的人们大操大办丧礼,更不希望年年都到墓前烧纸钱弄得乌烟瘴气。怀念亲人有很多环保方式,献一束花默默致哀,岂不更好?将遗体捐献,也是很好的选择,葬埋在田土中还浪费耕地呢!

 

    14年前的清明节前曾发表过一篇短文《植棵绿树祭故人》,建议在这个慎终追远、凭吊先人的传统节日里,在亲人墓前种下一棵棵柏树、松树等常年青翠的树种,把绵绵的感恩与怀念寄托给这些“思念树”,让漫山遍野的绿陪伴着故去的先人。时至今日,依然是这样的想法。看看现今越来越奢侈的祭品,越来越大方的祭扫,浪费的资源和金钱何止千万?怎么社会越发展,很多事情越返古?尤其是有些人在老人活着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甚至让老人缺衣少食,老人死去时,却嚎啕大哭痛不欲生,年年祭扫时,大包小包带到墓前,彰显自己的孝心,殊为可笑。我母亲故去时,我就发现最不孝敬的那个哭得最伤心,我很看不起这样的人,面对自己的生身母亲离开人世,我也伤心,但我绝不会在人前痛哭流涕,那个样子我实在装不出来,悲伤在心,怀念在心,什么也比不了在她生前让她吃好穿好过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