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
举例来说:
讲授春秋战国历史时,我介绍临朐的齐长城:齐长城横亘于山东中部,在临朐境内长达50公里。由于时代变迁,现仅存遗址、关墟隆土逶迤于山间。长城依山而建,随峰岭沟壑上下起伏。逢悬崖、峻峭陡坡难以攀登处,用巨石砌筑3--4米高的石墙。遇缓坡、低洼、沟谷,先以土石填平筑基,基宽7--8米;一般较平整地段,基宽8--10米。墙基均以大大石砌筑,其宽5--6米不等,高为3米许。同时,我让学生假期探访齐长城遗址,感受家乡历史的悠久。
讲授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我联系家乡的众多的南北朝石佛和壁画。东镇沂山,是古代青州地方佛教的发祥地,有很多那个时代的佛像。在冶源镇海浮山南坡的北齐崔芬墓有48平方米的彩绘壁画,堪称北朝壁画的上乘之作,对于研究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讲授明朝历史时,我重点介绍两个人物,一是明代著名散曲作家冯惟敏,附带介绍享誉海岱最负盛名的临朐文学世家--冯氏文学世家的其他人物;二是明代江北第一状元马愉。
讲授清代历史时,我穿插介绍了在临朐民间名气最大的马益著以及他的著作《庄农日用杂字》。《庄农日用杂字》474句,每句5字,一韵到底。从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写出一年的农事活动,中间也写到饮食起居,男婚女嫁,既有生产知识、经验介绍,又有当地习俗的反映,以庄户语写庄户事,曲尽其妙,雅俗共赏,让人叫绝。
开发乡土历史资源,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知我家乡,爱我家乡”的思想,更好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