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低估了学生的判断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材淘汰一部分课文,增加一部分课文,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蓝本,所选择的课文,应该体现时代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些名家名作或传统篇目,因为时代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把它们从教材中剔除,是无可厚非的。
面对语文教材的“变脸”,有些人危言耸听,发出了“经典不再”的叹息,好象少选几篇鲁迅的作品,学生的思想就会变坏;好象增加了金庸等人的作品,教材的思想教育意义就打了折扣。岂不知,语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一个载体,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并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语文教学独自承担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任是不适当的,也背离了语文教育的主旨。
再说,现在的学生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他们的判断力不可小嘘。他们不会因为教材增加了某篇文章或减少了某篇文章,就出现思想波动。学生不爱读鲁迅的作品,并不等于学生就不承认鲁迅的文学地位,只是他们的经历浅,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鲁迅的作品,等他们社会阅历丰富了,他们会读鲁迅的。教材增加当代作家的作品,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更有利于他们学习语言文字。
我以为,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材,就是好教材,公众和媒体不应该在某些文章的取舍上大做文章,要相信学生的判断力,要相信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是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