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东一块石头
山东一块石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06
  • 关注人气:2,1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心”不是万能的

(2012-05-10 18:14:3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爱心”不是万能的“爱心”不是万能的 

    近几年,“爱心万能论”在教育界甚嚣尘上。不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无限地夸大“爱心”的作用,以为只要教师具有了“爱心”,一切教育教学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更有不少的专家和名师,到处兜售“爱心特效”理论,他们在写教育论文或介绍经验时,往往举出若干屡教不改的“差生”在“爱心”感召下立马变成“金凤凰”的典型例子,言之谆谆,让大批普通教师自愧不如。

    毋庸置疑,“爱心”是一名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但仅仅有“爱心”,教育就能成功吗?请看一项调查,北师大曾在五所学校随机抽取12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12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中国教育报》2005113日第8版)。为什么会有高达90%的学生体会不到教师的“爱心”?根本原因就在于相当多的教师空有一腔“爱心”,而缺乏教育教学的专业智慧和技巧。君不见,一些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不如意,就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若不服管教,有的老师则动用家长的威势,对学生进行“修理”。如此“恨铁不成钢”的“爱心”,学生从内心里非常厌烦,岂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教育问题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而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时代里,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探索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心”,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

    其实,稍有头脑的人都会认识到,“爱心”不可能是万能的。虽然不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些专家和名师不愿意接受这个结论,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把这个理论应用到教育上,教师的“爱心”只是学生转化和发展的外因,片面地夸大它,无疑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软硬不吃、惰性十足的学生还少吗?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曾有过教育失败的经历,对此,一味地埋怨教师是不公平的,也容易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是“爱”的事业,但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要有建立在“爱心”基础上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适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这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发表于《杂文报》2012年5月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