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着力点

(2011-09-29 11:08:0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着力点(图片来自新华网)
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着力点

    在县域教育硬件设施城乡学校不分伯仲的大背景下,要真正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在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用刚性制度规范校长、教师流动,力促城乡学校师资的均衡。应该承认,师资力量的薄弱是影响乡村学校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采取了诸如校长、教师流动等办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但在实际操作中,名校长、名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流动依然很困难,一方面是名校的校长和教师不愿意到其它学校去,既有生活方面的考虑,也有工作方面的思量;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也担心名校长、名教师流动后导致名校教育质量下降,名校不名。鉴于这样的现实原因,一些地方的校长流动、教师流动出现了向上流动顺畅、向下流动阻塞的怪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制定刚性制度,让县域内校长、教师流动形成良性循环,是促使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在这方面,日本、韩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日本教育法规定,教师工作四到五年就必须流动;韩国教师每隔2到4年都要在本地城乡学校之间进行调动换班。我们不妨借鉴这一做法,由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刚性的区域内校长、教师定期流动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流动,来推动流动。

    二是组建县域教研合作共同体,让区域教研“给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县域内各类学校起点不同,条件不一,需求也不尽相同,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整合县域内教学资源,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区域教研,无疑是很好的举措。这就要求县域内各级教研部门转变职能,不仅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还要对学校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此,教研部门的工作重心必须下移,要根据县域教育发展实际和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从方便学校和教师出发,完善区域教研网络,组建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研合作共同体,以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达到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共享,推进县域课程与教学改革整体推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县域整体教学水平。很多地方的实践早已证明,区域教研是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好路子,区域教研开展得越红火,研讨越深入,教育教学质量就越高。区域教研应成为各地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抓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