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文人风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定价:28元)
关于志摩
韩石山在《徐志摩和郁达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宝贝》一文中说:“现在的中国文学史上,一说到现代文学就是‘鲁郭茅,巴老曹’,我看了只觉得可笑。我只能说,这是现代人写的,是只懂得政治,而不怎么懂得文学的人写的。将来的现代文学史上,写谁不写谁我都不在乎,但不把徐志摩和郁达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那么这部文学史肯定是不合格的,说轻点是无知,说重点就是秽史”。这段话,很中肯。志摩的诗,达夫的小说,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辉煌的篇章,是谁人讲中国文学史都绕不过去的。
志摩所以不受现代一些人待见,概源于其个性太过浪漫,爱情婚姻生活不受传统所拘、闹出轰动一时的事件所致。其实,这正反映了志摩的纯真。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志摩敢说敢想敢为,恰为一些封建卫道士嫉恨。志摩是留学欧美的,个人学识自不必说,思想也新潮,其对原配张幼仪、继配陆小曼、红颜知己林徽因都是尊重的,其爱也真挚,且这三位与志摩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女子都是名门之后,都素养高洁,被后人诟病多多的陆小曼,其实不光姿容妙曼,品德也极为高尚,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志摩的眼界何等高。这与达夫是不同的,达夫是留日出身,学识比一般人高,但封建意识很浓厚,其与王映霞相恋而结合,虽也是一见钟情,但达夫对映霞并没有真心的尊重,他始终存男尊女卑思想,甚至公然把映霞作“妾”看待,怎不让映霞伤心,故两人的婚姻最终还是破裂了。达夫结交的女人,不乏当时的妓女,其狎妓是公开的,其与北京妓女银弟的恋情尽人皆知。在这点上,达夫是不能与志摩同比的。
志摩很正直,有着迷人的个人魅力。这从与张幼仪离婚后张家人对志摩的态度可见一斑。张幼仪一点也不怨恨志摩,还像以前那样爱着志摩;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劢知道志摩与妹妹离婚后,回信的第一句话就是:“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当时他还没有结婚,得知妹妹怀上志摩的孩子要打胎,他说不能打,要是妹妹不愿抚养这个孩子,他愿意代为抚养。张幼仪的弟弟张禹九在1926年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盛装出席婚礼;他在美国去世之前跟家人说,追悼会上不要放哀乐,念几首徐志摩的诗就行了。(韩石山《碧海蓝天林徽因》)
对志摩的评价,女人的评价往往最真实、最全面。志摩遇难之后,几位太太聚在凌淑华家里,张奚若夫人流着泪说:“我们这群人里怎么能少了他呢!”陶孟和夫人沈性仁悲伤地说:“这都是造化的安排!”看看这些,嫉恨志摩的人该做何想?
志摩只活了三十五岁,留给后人说不尽的话题。但诚如韩石山文章中说的,西方有个说法,天才都活不过三十六岁,从这一点上说,他真是一个天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