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仙人球开花了)
在“吃出健康”上下工夫
谈论让科学意识渗透到生活的话题,就不能不说说吃的事情。有俗话说,人活一张嘴,忙来忙去全为了它,可见吃是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何吃得科学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却是很多人并不知晓或者说是忽视的。五一期间,高中同学聚会,看到一个个凸起的“将军肚”,听到某某同学身患糖尿病、痛风病,某某同学得了脂肪肝、脑栓塞,大家都感叹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的,不少同学已经认识到“吃出健康”的重要性,酒桌上少了胡吃海喝的“潇洒”喊叫,多了科学饮食的交流探讨声。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变化。
毋庸讳言,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注重色香味俱全,忽视营养搭配和平衡,特别是逢年过节,为显示喜庆和热情,往往是大操大办,节前油炸火熏准备鸡鸭鱼肉各色菜品,节中轮流做东大吃大喝,节日过后就能让人胖上一圈。如此“吃文化”,既不绿色环保,也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改变传统重吃不重营养的观念,在
“吃出健康”上下一番工夫是非常必要的,在此,笔者有三点建议:
首先,要与“疯狂购物”说再见,不能剜到篮子里都是菜,要根据全家人身体的需要,精选各类有益健康的吃食。在肉类上,多选择营养丰富堪称滋补佳品的鸭肉,购买几条肉质细嫩易于消化吸收的虹鳟鱼。在蔬菜方面,适当选择那些有防癌功能的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卷心菜、甘蓝等)和洋葱、西红柿、菠菜、香菇。在水果方面,则购买那些清爽可口、价格相对不贵的梨、苹果、猕猴桃、香蕉等。
其次,要与大油水的烹饪方式说再见,尽量做到清淡烹调,让一家老少吃得开心,吃得健康。在做菜时,尽量使用清蒸和炖煮,少用油煎和油炸,能凉拌的菜就不热炒,多做一些蔬菜拼盘,既爽口,还可最大限度地保存丰富的营养。还要遵守“少盐多醋”的烹饪原则,严格限制食盐用量。
第三,要与盘满碗尖的奢华说再见,根据每餐的实际需要,精致布菜。丰盛的大鱼大肉固然体面,但吃不了一半往往就已肚饱,剩下的菜,若统统倒掉,着实让人可惜,若留待下顿再吃,则没有食欲。还是每餐都定量上菜,吃得恰到好处为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