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在小区草坪上)
广 电 报 让 我 找 回 自 信
1997年,是我写稿生涯中的低沉期。我每天都焦躁彷徨,饱受着无奈的煎熬,甚至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写出象样的稿件。
年底的一个周末,我在县城的街道上百无聊赖地闲逛,非常偶然地在一家书摊瞥见《潍坊广播电视报》,就顺便买了一份。逛累了,坐在一家商店内的椅子上,我信手翻阅起来,不想,这一翻阅就与《潍坊广播电视报》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我记得当时“百姓沙龙”版正在做盘点过去一年之类的征稿,我便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无声无息”进城来》一文,投寄给报社,让我想不到的是,不到一周,文章就刊登出来了。我捧读样报时的那种狂喜,就像三伏天吃了凉西瓜甜到了心底。兴奋激动过后,我将熬了一个夜晚写成的《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投寄过去,也顺利发表。就这样,我又找回了写稿的自信心。教学之余,我潜心爬格子,不仅结合本职工作写教育教学论文,还为《潍坊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写稿,仅1998年一年,我就在各类报刊发表稿件50余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我因为发表《民心工程要走好社会各界须协助》《永远的〈泰坦尼克号〉》《不服气不行》三篇文章,被评为《潍坊广播电视报》“百姓沙龙”第二季度热心作者,获赠四本优秀图书。1999年,我因为发表《假期三件事》《骑车乐》,被评为“百姓沙龙”第三季度热心作者。这两次获奖,就像两针强心剂,一扫过去笼罩在心头的阴霾,我写作的积极性更高了,信心更足了。
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潍坊广播电视报》,让它陪伴我度过一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