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读好课外书
几乎每位中学生都喜欢阅读课外书,阅读课外书能够开阔同学们的眼界,扩大知识面,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综合性年年提高,许多试题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而是文理杂糅,意在考核同学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课外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读课外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不少同学阅读课外书随意性太大,每次随便拿出一本翻几页,没兴趣就随手一丢再拿另一本,结果,一本书几年也不曾完整地读下来。读课外书的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最好的办法是订个读书计划,规定一周或两周,把某本书读完。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自己的综合能力就提高了。
其次,课外阅读要多样化。有的同学只对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文学类书刊感兴趣,对科普读物、史学著作、日常生活方面的书刊很少或从未涉猎,这不能算正确的读书态度。青少年正处于求知的“黄金”时期,只有像蜜蜂那样广采百花之粉,广泛涉猎各科知识,才能酿出优质的知识之蜜。其实,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若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只阅读文学作品,而对现代科学知识一无所知,是写不好这类作文的。
第三,课外阅读要讲究方法。读课外书要集中精力,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手拿支笔,把好的词句划下来,把新知识摘抄下来,形成一个知识宝库,以便以后学习时参考运用。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写内容概要、读书心得,加深印象。自己所写的读书笔记要时时翻阅。知识积累多了,厚积薄发,才能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